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得知第77集团军某旅有三胞胎兄弟同时入营服役,记者前去采访,却被“故事之外的故事”吸引——

“三兄弟”的分别与“夫妻兵”的重逢


■本报记者  李佳豪

记者在采访程亮、杨选方、杨选权三兄弟期间,了解到这样一段小插曲——当初,他们仨在新兵训练结束时,曾找到新兵营营长说情,希望能够在下连定岗时,将他们分配到同一个连队。

当最终的定岗方案公布时,三兄弟却傻了眼:别说是去同一个连队了,他们仨甚至都不在同一个营!为此,三兄弟大哭了一场。

在记者看来,硬生生把三兄弟拆开,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可是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相磊明却意味深长地解释说:“如果你只看到了这一做法的冷酷,没看到它背后的温情,说明你还没有读懂我们这支部队。”

“你听说过我旅历史上的李士楼战斗吗?”见记者不解,相磊明解释道,“在那场极为惨烈的战斗中,我旅一连前身部队官兵与敌人血战,最后只剩下一名司号员幸存。”

“我们把三兄弟分开,其实是为他们的家庭负责。”停顿片刻,相磊明一字一顿地说,“部队是要打仗的,假如……”

听到这里,记者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道是无情却有情!一个看似冷酷的举动,实际上却是带兵人爱兵如子的另一种表现。

“爱他们,就让他们分开;爱他们,就让他们重逢。”和三兄弟的经历不同,采访期间,记者又听到了这样一段关于“团圆”的故事——

该旅某连连长方广朴与某连指导员王振琴是夫妻。此前,他们分属于同一个大单位下两支相距不远的部队。虽然无法朝夕相伴,但以往每逢节假日,这对夫妻倒也能见面。

可是在“脖子以下”调整改革中,方广朴随部队转隶移防,来到高原。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这对夫妻竟有了“时差”。好不容易商量一起休假出游,待方广朴回到家时,却得知王振琴随部队执行临时任务离开了……就这样,这对“鸳鸯”分别一年多,竟连一面也没见到。

“别的夫妻可以办理随军随队生活在一起,再不济,休假时也能见见面。而我们……”在一次谈心中,方广朴的无奈之言,让该旅领导心中五味杂陈。

“俗话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当时我们就想,能否想办法把这对夫妻调动到一起?”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彭云说。

“然而想要跨大单位调动干部谈何容易?”彭云说,“好在上级党委对我们的想法十分支持,经过逐级报批,旅党委最终把王振琴从外单位给‘要’了过来。”

分别两年后得以重聚,方广朴和王振琴的心中充满感激。这不,去年两人双双走上连主官岗位,不久后又双双捧回“四有”优秀军官奖章。

一面在尽力往本单位“要人”,一面又在想办法往外单位“送人”。看似矛盾的事情,却在该旅真实地上演着。

采访中,记者在该旅了解到这样一条规定:“凡年满34周岁未婚或已婚未育的官兵,如有机会,只要本人提出申请,可优先交流到内地任职。”

谈及这一规定,彭云道出往事。前些年,该旅一名年近40岁的高级士官满服役期后含泪退伍:“不是我不想继续干,只是母亲身患重病,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抱上孙子。而我,至今还是个单身汉。虽说以前亲戚也介绍过几个对象,可是人家一听我在高原服役,就不了了之了。”

“我们旅驻地海拔高、条件苦,经济条件差、家属就业不便,相比内地部队,官兵婚恋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谈及过往,彭云的眼中充满遗憾,“那么优秀的骨干人才,当初若是在内地服役,也许就不会退伍了……”

就这样,他们订下这条往外“送人”的规定。此后两年间,该旅党委累计协调30余名大龄单身或已婚未育官兵,赴内地交流任职。

“你看,这是我的老连队。”记者采访期间,恰逢一名已交流走的干部利用休假,带着新婚妻子返回该旅看望战友。指着营区内的一草一木,这名干部动情地对妻子说:“这儿就是我的‘娘家’,以后咱要常回家看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