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


■唐晓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辛勤的园丁”“燃烧的红烛”“吐丝的春蚕”“灵魂的工程师”……提起教师,人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美誉,凸显着教师职业的神圣、地位的崇高。

一个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担当当代青年的筑梦人?近日,习主席在考察清华大学时给出答案:“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先生,是人们对教师的敬称。地方大学里的教师很多,军队院校里的教员不少。然而要成为大先生,绝不只是在先生前面添一个“大”字那么容易。

“人”能扛事即为“大”。“大”字,“人”字上面一横。这一横,便是担当。对军校教员来说,这担当是架起立德树人之桥、竖起为战育人之梯。军校教员要成为大先生,就需有通晓打赢未来战争的大才、痴迷军事教育事业的大爱、坚定信仰品德高尚的大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对教员的第一位要求。不精“道”,如何“传道”?“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对教员的学问,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想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真正的大先生,却不满足于有“一桶水”。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对激光研究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才使自己成为“一束至纯至强的激光”,成了学员眼里“可敬更可学的大师”。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教员治学育人,就当深钻打赢之道,常觅制胜之策,追求学问之大。

有学者指出:“社会就是模仿。”教员既是“院校的脊梁”“军事人才的酵母”,也是学员的身边人、领路人。教员对教案精益求精,便是在引导学员在明天的训练中要一板一眼;教员对教法不断创新,便会启发学员在明天的战场上要主动求变。教员为事,应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干干净净,以自己军人标准的“模子”、率先垂范的“样子”,为学员以打仗思维抓建、以胜战思维备战树立表率。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智慧的开启,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养与品格的培育。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先生首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言因人而重。这里的“人”,指的是人品。作为一种非权力影响力,教员的人品不是真理,但反映真理;不是语言,但胜过语言。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教员如果具备这样的大德,为学者严、为师者亲,才能实现“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影响”。

教员事业神圣崇高,也格外艰辛。夜窗青灯,焚膏继晷。培养大先生,教员更渴望组织温暖的“炉火”。多帮助解决教员的烦心事、苦恼事、棘手事,关心他们的后院、后代、后路,创设好条件、营造好环境,如此方能激励教员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培育人、塑造人的千秋大业,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作者单位:陆军边海防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