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75集团军某旅卫生连战士汪伏虎——

能医善战一尖兵


■周贤军  王  姣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  超

炮火轰鸣,战车驰骋。高原上,一场实弹射击演练正如火如荼进行。激烈战斗中,第75集团军某旅导弹班战士田鹏因操作不当,扭伤了胳膊,疼得连手臂都抬不起来。

很快,一名佩戴“红十字”袖套的卫生员赶到阵地,对田鹏进行针灸治疗。几针扎进穴位后,田鹏顿觉疼痛缓和了很多。

这名卫生员便是该旅卫生连战士汪伏虎。入伍16年来,他接诊病号上万人,总结出“科学训练五步法”“战场自我保护法”,有效降低了全旅官兵训练伤发病率。提起汪伏虎,战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除了医术上有一套,汪伏虎的军事素质也很过硬。“战斗精神不强、技能不过关,上了战场就救不下伤员。”汪伏虎经常对班里战友这样说。

一次演练,几轮炮火过后,部队下令转移阵地。到达预定地域后,官兵们忙着搭建帐篷、构筑工事。突然,汪伏虎接到命令:“左翼突击队有人肩部受伤,迅速赶往治疗。”

演兵场硝烟四起,汪伏虎和几名医疗队队员穿戴好防护服,带上医疗器械,迅即前出。距离发射阵地只有1公里时,面对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几名队员犹豫了:“火力这么猛,要不要稍等一会儿再过去?”

“真正上了战场,如果有战友受伤,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汪伏虎的一番话,让大家瞬间找回了勇气。

烟尘弥漫中,好不容易接近“伤员”所在的战车,可狭小空间里只容得下一名救援人员,怎样才能将伤员快速救出?

“启动2号救援方案!”汪伏虎下达口令后,一名队员迅速爬进战车,另一名队员将担架倾斜,置于战车后方出口处,让“伤员”从担架上轻轻滑下,汪伏虎与队员们合力将其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展开救治。

脱掉湿透的白大褂,露出一身迷彩服,汪伏虎感慨道:“战场上人人都是战斗员,要想‘上得去、救得下’,每个方案、每个环节都必须千锤百炼!”

一句话颁奖辞:既懂医术,又知战术,这名战士不简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