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幅提高训练科技含量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系列谈①


■ 张西成

战争是力量的对抗,也是科技的角逐。

习主席在今年开训动员令中突出强调,要“深化科技强训,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大幅提高训练科技含量”。这一要求,清晰指明了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发力方向。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技术作为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和我军建设发展。它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不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就攀不上战争的新高地;不提高练兵的科技含量,军事训练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

“当你看到外军指挥系统一秒钟处理几万个数据,指挥战争效率成倍增长,而我军指挥员们还用铅笔在地图上点点时,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你不着急吗?当你看到外军炮兵采用一个不同方法,就能用100发炮弹打出200发的效果时,作为炮兵指挥员能不奋发进取吗?”全军10位挂像英模之一的苏宁当年的发问,反映了我军当时的科技状况,也代表着一代军人的焦虑与期盼。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新型装备大量列装,新型作战力量持续增加,军事训练的手段、内容、范围有了全新改观,科技练兵的条件更加具备、基础也愈发厚实。可以说,过去盼红了眼的新装备大都列装部队,过去不敢想的新技术逐渐如愿以偿。

然而,当我们注目今天的训练场便会发现,一些单位训练的科技含量严重不足、练兵模式低效过时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有些领导带头提高科技认知力、运用力不够;有的演训科技含量不高,一些训练手段看着很过硬、实际很过时。更为紧迫的是,面对战争形态演变和高技术强敌,我们目前的战法训法研究还缺乏从技术层面突破的创新路径,缺乏技术阻断的原创概念,缺乏从技术角度探索制胜机理的耦合关联性。作战对手最看重的是技术,最倚仗的也是技术,如果我们不从技术上谋突破,练兵备战不注重向科技要新质战斗力,就难以打到强敌“靶心”。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二战时,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军闪击战,一位英军将领说过:“对付坦克的最佳手段就是坦克本身。”而现在也有专家断言:“对付网络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更好的网络。”换言之,只有网络化军队才有资格打网络化战争。当今,我们的作战对手在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方面发展很快,很多新技术已投入实战,如果我们还秉持“你打你的现代化,我用我的老办法”,显然不是办法,唯有发展更好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训精训过硬手中的武器装备,军队才能更加强大、更能打仗,更能制衡强敌。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军队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让世人大为震惊。当时,我军在讨论英舰失利时,提出今后海上作战要研究军舰如何规避、如何对战术导弹实施诱骗等。而不到半年时间,外军就重新改进了一种名为“密集阵”的武器,并装备军舰。这种武器既是一种新技术,也代表了一种新战法。当敌方导弹袭来,飞到一定距离时,“密集阵”即可迅速作出反应,射出密集弹丸,组成扇形火力网,使对方导弹一进入这个阵,便会撞到拦阻的飞弹而提前爆炸。这一事例,把西方人重“技”、东方人重“谋”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赢未来战争,既需要灵活战术,更需要先进技术。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变革,往往是由技术的进步来引发、靠技术的发展来引领。因而从技术之变研判战争之变,应该更科学;从技术原理探索制胜机理,应该更有效。军事实践也表明,战争中的信息迷雾,从技术上去观察,更容易揭开战场的面纱;打仗中的制胜招法,从技术上去分析,更容易打开胜利的密码。

“未来大国之间的战争,很有可能首先在新型领域爆发。”打前人未打过的仗,练过去未练过的兵,对训练指导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尤其要高度关注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给战争形态带来的新变化,高度关注那些颠覆性技术对未来战争规则带来的根本性改变,及时创新并构建新的训练内容体系。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力度,积极开发智能化模拟仿真、兵棋对抗、网络对抗演训系统,推动军事训练手段和条件向“科技+”“网络+”转型升级,努力提升训练效益。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