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艺术,很多人会想到绘画、音乐、建筑等。很少有人会想到,带兵,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常说,带兵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言下之意,找到那把打开官兵心锁的“钥匙”,不是件容易的事。
反观一线带兵人“寻找钥匙”的实践,为什么有的“他山之玉”会水土不服?为什么有的会弄巧成拙进而造成隔阂?为什么有的感到“真情错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基层带兵人盲目相信带兵“套路”。
经验丰富的基层带兵人明白,带兵蕴含着知兵与爱兵的智慧,不能冀求于找到一把打开所有锁的“万能钥匙”。
不可否认,很多套路化的管和育,出发点仍是知与爱,但因常常看不清缺了什么、找不准短了什么,把知的劲头用偏了、爱的格调降低了。这样的“钥匙”往往是打不开战友心锁的。
战国时期大将吴起亲自为伤兵吸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能载入史册?道理就是:带兵之道在严爱相济,上下同欲方能常胜不败。
知兵有深度,带兵才会有高度。带兵不仅要知理,更要用心、用情,不能让“知”浮于表面。想要以深化求深知,就要做到对战士全面知、动态知。不仅要知“形而上”之表征,而且要知“藏于内”的心理;不仅要知道战士在哪里、在干什么,而且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不仅要知道问题“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年年岁岁“连”相似,岁岁年年“兵”不同。人的思想千变万化,基层带兵人要把知兵当作一个过程,经常思考,反复了解。须知昨天的情况不同于今天的情况,昨天知兵也不能代替今天知兵,否则就会犯“刻舟求剑”的毛病。
将心比心想一想,以情换情掂一掂。带兵需要真心实意,多些“真诚的爱”。不能动辄给战士“贴标签”,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和对待他们。
带兵需要艺术不要套路。带兵人与时俱进,处理好严与爱、管与教、堵与疏、情与理的关系, 自觉走出低层次的带兵路数,大家就会更有归属感,队伍就会更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