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危难关头挺起民族脊梁

——探访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改编出征抗日纪念地


■本报记者 李佳豪 通讯员 雷兆强 陈忠兴

陕西省三原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地方志载称“关中数县,惟三原最不著”。然而,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因一次出征名留青史。

近日,记者来到三原,探寻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抗日的历史。

在三原县体育馆前的广场,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改编出征抗日纪念碑映入眼帘。碑身远观呈“八”字形,代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全碑高37.8米,寓意红军主力部队1937年8月完成改编;碑体造型为合聚一处的3把大刀,象征改编后的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纪念碑两侧,分别是官兵策马冲锋和挥舞战旗的浮雕,再现了当年八路军将士出征抗日的场景。

“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即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陕西省韩城市党史办主任高丽英介绍,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名义致电国民党和南京国民政府:“红军将士以抗日救国为职志,枕戈待旦,请缨杀敌,已非一日。当华北存亡之紧要关头,红军愿立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先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鉴于华北危急,党中央率先派出红一方面军一部作为抗日先遣队,由三原出发,日夜兼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7年8月,蒋介石接受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即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在八路军总部组织的誓师大会上,朱德带领官兵大声朗诵《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

“红军进行改编的那几天,关中大地阴雨连绵。”高丽英说,在摘下八角红军帽,换上带有国民党标志的军帽时,许多红军将士掩面痛哭,官兵们的泪水夹杂着雨水,顺着脸庞滑落……

“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根据刘伯承所著的回忆录记载,当时见到此景,他向官兵们作思想动员,“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的帽子告别吧!”语毕,他将红军帽小心翼翼装进口袋,随后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事实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成立了前方军委分会以及各师军政委员会,不久后又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和师、旅政治部及团政治处。”高丽英告诉记者,这一系列举措,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保证了共产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环境中,八路军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了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人民军队本色。

完成改编后,八路军主力分别从泾阳、富平等地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在韩城市档案馆收藏的旧照片上,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八路军官兵身姿挺拔地走过街道,道路两旁,人们高举着“欢迎救国救民的红军”“红军是抗日先锋队”“欢迎抗日红军”等标语旗帜,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送抗日将士出征。

“当地的老百姓还不知道红军已经换了称谓。”高丽英说,但是他们心里清楚,共产党的军队是抗日的部队,是全民族的希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