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冲锋的脚步


■张德煜  肖  磊  本报记者  韩  成

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开展“以身写史”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官兵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践行铮铮誓言。图为该旅“红一连”官兵在考核中吹响冲锋号。郭  鑫摄  

走进第80集团军某旅旅史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半身塑像。他,就是“一级战斗英雄”李家发。

1953年7月,朝鲜战场,在该旅前身部队主攻敌人扼守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身负7处重伤,冒着炮火拼死冲锋。为给受阻的部队扫清前进障碍,他毅然扑向敌人的地堡机枪眼,壮烈牺牲,年仅19岁。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李家发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多年来,该旅官兵传承发扬“李家发精神”,凝练成以“敢打头阵、敢打硬仗”为内涵的“两敢”精神,在强军征程中不断向着新的胜利发起冲锋。

1953年夏季,金城战役打响。李家发所在连奉命向轿岩山发起攻击。连队刚刚沿着鱼脊形山梁前进一段距离,便被一道残存的铁丝网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我来炸掉它!”李家发挺身而出,箭步跃出掩体,抵近铁丝网快速爆破,为部队撕开一条通路。

然而,正当连队组织冲锋时,隐匿在山体中的一处地堡喷出了火舌。冲锋的官兵被敌火力压制。

眼看着轿岩山西峰近在咫尺,官兵却寸步难行,李家发心急如焚,向连长请缨前去爆破敌人地堡。他带着两颗绑着炸药的手榴弹,勇敢机智地避开敌正面机枪火力,向地堡迂回前进。

“哒!哒!哒!”李家发正要靠近地堡实施爆破时,右侧不远处突然响起一阵机枪声。左腿被击中了,李家发立即卧倒隐蔽。敌人设的是“连环堡”,要炸掉正面的大地堡,李家发必须先炸掉左边的护卫堡。他忍着伤痛,艰难地向护卫堡接近。

“轰!”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李家发的右腿被弹片洞穿,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拖着两条血腿,顽强爬行,使出浑身力气扔出手榴弹,成功摧毁敌护卫堡。紧接着,他又强打起精神,用炸药摧毁了敌大地堡。随后,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过去。

“冲啊!”障碍清除,官兵向前冲锋。但没过多久,敌人的重机枪声再次疯狂嘶叫起来。冲锋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了。原来,狡猾的敌人还在山顶处构设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隐蔽暗堡。

被炮火震醒的李家发看到了眼前的一切。如果天亮还拿不下主峰,整场战役有可能前功尽弃。但他所带的弹药已全部用尽。怎么办?李家发毅然决然地张开双臂,向地堡猛扑过去,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用生命为连队抢回战场主动权……

岁月流转,英雄永恒。在该旅官兵心中,战斗英雄李家发从未远去。他的英雄血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官兵,向强军高地勇猛突击,再续荣光。

“一个士兵是一座山峰,一支雄师是一道长城……”多年前,该旅前身部队史馆馆长张庆秋结合李家发等英雄事迹,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被官兵广为传唱,现已成为该旅的旅歌。

如今,张庆秋已步入花甲之年,但他仍坚持到旅史馆义务讲解。遇有新兵下连、新干部入营、重大纪念日等,他都会自告奋勇担任“解说员”。他说,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只为一个信念——让英雄的血脉代代相传。

几年前,部队组织由张庆秋与抗美援朝老兵曹家麟等12人组成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到朝鲜访问。张庆秋专程赶赴李家发曾经战斗过的那片山野,收集英雄战斗事迹。返回部队后,他又结合调查情况,将李家发的事迹进一步扩充完善。

20多年来,张庆秋一趟趟地远行,为200多名烈士写下生命挽歌,其中有30多位烈士的事迹被收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功臣烈士英名录》等文献。

张庆秋是这支部队珍视历史荣誉、传承英雄血脉的代表。而正是一茬茬官兵的赤诚坚守,“红色名片”才越擦越亮。

“现将胡城玮同志取得的荣誉记入营荣誉册!”该旅战士胡城玮因休假期间勇闯火场解救被困群众,被集团军表彰为2020年度“感动集团军年度人物”。他领奖返营后,营里又为他举行了一场个人事迹报告会。在全营战友的见证下,胡城玮的事迹被载入营史。

“引导新时代官兵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不断创新践行载体。”该旅领导介绍,去年年初以来,他们开展“以身写史”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官兵用实际行动传承赓续红色血脉。官兵争当典型、争进旅史、争上荣誉墙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胡城玮的事迹,正是该旅年轻官兵传承“两敢”精神的生动体现。

“哥哥,我来看您了!”2019年12月,李家发的妹妹李家英受邀“回家探亲”。在交流中,李家英和官兵分享了自己多年坚持讲述李家发故事、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点滴回忆:“如今老家的家发镇上,修建了李家发纪念馆,中学也以‘家发中学’命名……”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先烈精神要落实在岗位上!”座谈会上,该旅“家发班”第20任班长杨文海代表全体官兵告诉李家英,“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把李家发精神传承好,练好打仗本领,当好新时代‘家发传人’。”

红色之火,越燃越旺。近年来,该旅持续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强军”为主题的红色故事讲解活动;举行“战歌嘹亮砺军魂”系列主题歌咏活动和“两敢杯”军事体育竞赛;编印《战功》《战例》《战将》等资料……去年年初,该旅作为集团军部队军史传承的标杆单位,被上级赋予军史长廊建设试点任务。

“李家发!”“到!”

晚点名时呼点英雄名字,是该旅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这既是追思亦是催征。

“我身边很多战友都有一段追寻英雄的经历。”该旅4营11连上士曾广全向我们讲起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刚到新兵连时,曾广全连续几次战术课目考核成绩都是“垫底”。这让他情绪失落,开始畏惧训练。

那天,连队组织新兵到“家发班”参观。曾广全说:“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来到了英雄所在的部队。”他认真观看抗美援朝影像资料、聆听李家发的战斗故事,又趴在展柜上端详李家发的立功喜报许久。

那夜,曾广全心绪难平。“在英雄的部队不能当怂兵”,他下定决心拼搏一回。为了体会动作要领,曾广全冒着严寒脱掉棉衣,在冰冷的地面一爬就是一上午,手臂、膝盖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在临近下连的一次考核中,他终于以优异成绩夺得战术课目考核第一名。

从军多年,当一名像李家发那样勇猛的士兵,成为曾广全不变的军旅追求。去年9月,上级选拔人员参加“狙击精英”集训,曾广全主动请缨。在比武中,他凭借扎实的军事素养,打破了陆军超限狙击射击纪录,勇夺“狙击枪王”称号。

时代在变,但是官兵的冲锋脚步从未停歇。在该旅,像曾广全一样的官兵还有很多,如国际比武场上打着绷带斩获1金2银的女兵杨叶、海外维和直面生死的蓝盔营长张勇等。官兵在练兵备战热潮中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闪现着英雄的精神光芒。

2019年11月,在一场实兵对抗演练中,该旅“家发班”在战场机动数百公里后放弃休整机会,向连队请战作为“尖刀班”,为后续作战打开通道。随后,“家发班”官兵顶风冒雪连续战斗十余个小时,摧毁“敌军”多个火力点,成功打开一条战场通道。

多年来,该旅历经数次调整,练兵备战的足迹从内地到大漠、从平原到高山,官兵始终气血充盈、斗志高昂。这源于部队将英雄战旗高高擎起,不断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成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英雄精神的火种,持续点燃着官兵精武强能的火热情怀和向着胜利冲锋的血性胆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