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第80集团军某旅摩步三营破解加强配属人员管理难题——

“别人家的好兵”该咋管?


■刘 辉 曹胜杰

“听说火力连有个老班长,训练时间溜边溜号,被纠察通报了”“那个人可是临时配属过来的‘宝贝疙瘩’,被通报也不会有啥大事的……”一天,两名战士在演练场上的一番对话,引起了第80集团军某旅摩步三营教导员迮兴晟的注意。

战士口中的“宝贝疙瘩”,是该营从兄弟单位临时协调来的一名骨干。这种善用“外脑”、善借“外力”的做法,源于去年驻训期间的一次“出师不利”。

当时,摩步三营作为主攻营参加演习。没承想,还没出营区,打头阵的两辆运输车就“趴窝”了。驾驶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修好,幸亏驻守在不远处的兄弟单位派来两名修理技师帮忙,才最终排除了故障。尽管如此,三营还是因为延误了进攻发起时间而受到上级批评。有了这次教训,加之难以很快补齐相关人才缺口,无奈之下,该营此后遇到重要任务,就会申请协调兄弟单位派人支援。时间一长,便由此引发了教育管理问题。

这次演练,营长张勇专门协调了5名修理技师前来随队预先准备。不承想,没过几天,这些加强配属的战士有的就被通报批评。

这是怎么回事?带着疑惑,迮兴晟找到火力连指导员黄超了解情况,而黄超此时也正为这事发愁。“这些借来的骨干认为自己是来帮忙的,有时不太服管;而我们认为外来的都是客,也不好意思管。”交流中,迮兴晟了解到,配属到其他连队的官兵也基本处于“散养”状态,本身工作积极性不高,连队干部有时也不愿给他们派任务。

“这些战士在原单位都是关键岗位上的尖子,为什么到了我们连队出现了‘水土不服’,还成了大家眼里的个别人?”营党委会上,一场关于加强配属人员管理问题的讨论随即展开。

“他们擅长的多是小兵种、小专业,我们连没有设置相关训练内容,大家练不到一起去”“没有与原单位建立沟通渠道,加强配属官兵在这里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工作动力”“平时对他们关心不够,需要时才想起来,导致其没有归属感……”营党委一班人深剖细究,坚持刀口向内,注重从自身查找问题,研究出台一系列举措——

实行集体管理、倡导集思广益、组织集中训练,由营保障连对加强配属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原单位训练计划制订相应的训练内容,并定期组织考评;为加强配属人员建立成长档案,将日常表现、训练成绩和完成任务情况记录在案,在任务完成后一并移交原单位,作为个人综合考评和评功评奖的依据;为他们搭建能够发挥特长的平台,让他们走上讲台、成为师傅,借此展示才华,增进与“新战友”的感情。

改变悄然发生,加强配属人员有了精气神,主动提出或认领课题,集智攻关,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其中一名修理技师张升告诉笔者:“在‘新连队’有了存在感,‘老单位’也认同我们的成长进步,在哪儿干好都‘吃香’,当然要好好努力!”

近日,摩步三营开展阶段性工作评比,将加强配属的5名修理技师纳入其中,这5个人均在临时连队民主测评中名列前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