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白山黑水铸忠魂


■陈玉博  方  园  本报特约记者  杨银满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从1936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这些抗日武装改编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3万余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

“从小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尽管父亲已去世多年,硝烟也已散尽,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不久,在黑龙江省军区第二干休所,东北抗联老战士王明贵的儿子王晓江,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参加抗战的一些经历。

1938年以后,东北抗联进入异常艰难困苦的战斗时期。王晓江说,父亲参加指挥的战斗,是在东北严寒地区进行的游击战。由于是在敌人“心脏”战斗,敌我力量悬殊。敌人为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烧毁了村庄和山林,割断抗联部队同群众的联系,迫使抗联官兵常年风餐露宿,缺衣少食。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灵活作战,不能一味死打硬拼。这是抗联官兵总结的经验教训。”王晓江回忆道,“智取克山”是父亲常讲到的一个战例。

克山县是伪满洲国北安省所谓的“模范县”,县城四周筑有城墙、护城河,城内有炮台,驻有日伪军1000余人。王明贵率领的部队当时只有100多人,要攻袭克山,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将防守县城的日伪军调离,王明贵带队声东击西,在北兴镇方向袭击警察署、惩治汉奸,大造声势。敌人终于中了计,调动部队开展“围剿”。

调虎离山后,王明贵联合抗联第九支队,埋伏在离县城不远的一片高粱地里。夜色降临,战士们换上伪军服装,打着伪军旗帜,从正在维修的城墙缺口入城,城内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俘虏或刀下鬼。战斗仅用两个小时就结束了,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这次战斗发扬了坚决、果断、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彰显了游击战术的强大威力。

“长期艰苦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在战斗中摸索出了‘八打八不打’等战斗方法。”王晓江说,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王明贵和战友踏遍大小兴安岭的山脉河川,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130余次,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了英勇光辉的足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