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砥柱中流挽狂澜


■李 涛

“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

豫西三门峡以东,有名曰砥柱的石岛,千百年来经受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的洗礼,岿然立于黄河激流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故有砥柱中流之说。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凝聚起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战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一)

绵亘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以非凡智慧和勤劳勇敢创造出璀璨的中华文明。然而鸦片战争后的一次次惨败受辱,使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力军力落后固然是客观原因,而要害问题还在于中国的“一盘散沙”,始终不能集全民之力共御外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侵略者屈辱退让,幻想以受害者的悲情引来国际社会的同情援助,但收获的只有被嘲弄的苦果。驻国联代表顾维钧悲愤地回忆,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不抵抗政策使松辽大地山河变色,东北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残酷无情的现实深深教育了中华儿女:中国人不自救,没有人能够拯救我们!中国人不自强,没有人能够使我们强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民族危亡关头率先高举抗日大旗。九一八事变后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宣言,在第一时间号召东北人民武装反抗侵略者。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相继发表宣言,重申中华民族决不屈服的意志,宣告血战到底的决心,让迷茫和屈辱中的东北人民看到希望,也开始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击日寇的中流砥柱。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但到1932年底,各路义勇军相继失败。此时,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周保中、赵尚志等大批干部分赴南满、吉东和北满,组织起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后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纵横驰骋于白山黑水间,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三省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主动捐弃前嫌,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努力推动形成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团结抗敌新局面,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空前的民族觉醒。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全国工农兵学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拥护和响应,纷纷投身抗日洪流,真正实现了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全民族抗战。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趋严重,制造了一系列亲者痛仇者快的流血惨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有理、有力、有节的原则,连续打退或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坚定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凝聚全民族力量、最终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民能不能战而胜之,又如何能战而胜之?这是抗战爆发之初,摆在全体国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国民党当局推行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行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深入人心,各种抗日救国会、抗敌协会和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救国会等群众性抗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少年儿童,甚至五台山的僧侣也拿起棍棒加入抗日大军,形成“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的全面抗战壮举。到抗战胜利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

为从理论上彻底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埋头写作《论持久战》。警卫员贺清华回忆:主席当年真是拼了命。七天七夜不睡觉,就是铁人也要熬倒了。

在这篇盖世雄文中,毛泽东自问自答:中国会亡吗?回答: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回答: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以极富前瞻的战略眼光,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设计了相应的战略战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此时距卢沟桥事变仅仅过去10个月,毛泽东就为世人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战争路线图。如在相持阶段,“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本军,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又如,“由于当前的抗战还存在着严重的弱点,所以在今后的抗战过程中,可能发生许多挫败、退却,内部的分化、叛变,暂时和局部的妥协等不利的情况……但我们相信,已经发动的抗战,必将因为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冲破一切障碍物而继续地前进和发展”。毛泽东科学卓越的洞见被后来的战争实践反复证实。

《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光辉著作,系统阐明指导抗战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整个抗日战争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战的实践,正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及相关理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抗战路线,没有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正确战略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

“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使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相互配合的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

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英勇斗争,使日本侵略者防不胜防,处处挨打,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根据地军民采用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灵活机动的战法,把山区、平原、密林、河湖,甚至铁道线都变成杀敌的好战场。每场战斗看似规模不大、歼敌人数不多,但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最终成为侵略者无法承受的数字。在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第一位走进抗日根据地的美国军人卡尔逊,在给总统罗斯福的报告中写道:“八路军的领导人发展了非常有效的游击战模式……日军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游击战术却无所适从。”原日军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撰文称:“世界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游击战争,但只有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他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把抗击日本侵略与反对专制统治、积极抗日与推进民主进步、谋民族解放与谋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实行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三三制”、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根据地建成坚持敌后抗战的坚固堡垒。至抗战胜利时,我党开辟的19块根据地分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

(四)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坐落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全国抗战期间,这里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成千上万满怀理想的知识青年、文化名流、外国友人,有感于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抗战到底的坚决意志,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昔日荒凉的黄土高坡群星荟萃,偏僻的延安小镇成为世人瞩目的抗战圣地。

短短几年内,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30余所学校,呈现出“到处是学校、遍地是歌声”“开学典礼不断、结业歌声不绝”“吃着小米饭、攻读《资本论》”的景象。美国作家斯特朗在访问日记中写道,这里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里,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工作,这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有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1942年春,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全党全军逐步展开。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通过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成长为以毛泽东思想为武装,政治成熟、思想统一、组织团结、作风民主的崭新政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来到延安访问。《新民报》主笔赵超构用记者特有的敏锐观察着延安的一切。在他眼里,毛泽东“是一个最能熟悉中国历史传统的共产党行动家”,马克思主义正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他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马克思和列宁不再以西装革履的姿态出现,却已穿起了中国的长袍马褂或农民的粗布短袄来了。

一个月后,美军观察组第一次踏上延安的土地,目睹了一片军民团结、斗志昂扬、欣欣向荣、丰衣足食的新天地,感受到一个与国统区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些衣衫简朴的共产党人……他们的目标是勤奋工作和简单生活,而他们的精力、活力和真诚使他们与腐化的国民党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得出“未来的中国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结论。

(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白山黑水到海岛椰林,从东海之滨到太行山上,到处燃烧起抗日烽火。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勇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左权、彭雪枫、杨靖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成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永恒记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深刻内涵,成为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光荏苒,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创业艰难百战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在前进的征程中,还有许多“娘子关”“关家垴”需要攻克,许多“狼牙山”“刘老庄”需要坚守,许多“封锁沟”“篱笆阵”需要突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直面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就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解决好新征程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让“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全军党史军史专家组成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