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喇昆仑,种活一棵树太难。对常年奔波在天路的汽车兵说,这个“绿色梦”如今照进了现实。
4月的高原天高云淡,汽车兵用铁丝“打造”的“铁树”矗立喀喇昆仑。站在“树”下,四级军士长李广和下士刘正江欣慰地笑了。
今年是李广服役期满最后一年。从军16年,风霜磨砺了他的肤色,转身离别,他要把自己的期许留在这里。
李广的家在湖南,第一次跟随“师傅”上山执行任务,高原湛蓝的天空群鸟翱翔。鸟翼之下的河谷狭道、高原达坂,一片荒芜。
此时,家乡的绿色山林浮现脑海,第一次执行天路运输任务,李广的情绪被失落填满。
第二次上山,一位老班长带着李广。一路上,老兵讲起“生死天路”,语气竟是亲切。车辆翻过库地达坂休息,在一棵大树下,老班长告诉李广,这棵树是汽车兵心中的最美风景之一。
那年,库地兵站种出了第一茬绿菜。李广夜宿兵站,他跟着种植员来到大棚。
昏黄的灯光下,娇艳的西红柿点缀枝头,李广一直记得那位班长说的话:“在荒芜的喀喇昆仑,每一个生命都是执着的。”
色彩,让驻守高原的官兵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4月初,李广和刘正江执行今年首次高原边防运输任务。像往年一样,他们在康西瓦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战友将象征着青春价值的“铁树”,立在距离康西瓦烈士陵园不远处的山脚下。
那一刻,第一次上高原执行任务的年轻战士,也在这里种下了自己的“信念之树”。
“铁树”没有枝叶,汽车兵将记录青春的话语,系在“铁树”枝干上。
李广站在“铁树”下,回望自己16年的青春。像一棵生长在高原的树,它的根系已经扎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