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英雄主义是中国电影艺术的硬朗风骨


■刘金祥

在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创作中,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表达始终闪耀在屏幕上。回首过去数十年来英雄题材电影创作,给我们启示颇多。

英雄题材电影作品数量众多、质量较高,是我国当代电影艺术的鲜明特征。尽管遴选题材不同、创作时间不一,但这些电影均体现出大致相似的审美旨趣和美学风范。比如,新中国成立后,《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平原作战》《战火中的青春》《林海雪原》《烈火中永生》《暴风骤雨》《红旗谱》等,成功塑造了杨晓冬、史更新、赵勇刚、杨子荣、江姐、赵玉林、朱老忠等英雄形像。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的英雄题材电影创作形成了相对稳定而极富感染力的美学风格,特别是那些将个人追求融入社会理想、充满历史温度和人性光辉的叙述方式,让观众为之振奋、备受鼓舞。这些红色经典影片满怀激情地讴歌了以共产党员为先锋的时代英雄为实现社会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壮举,这对于提升我们党的凝聚力和中华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品格,培塑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塑造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时代英雄形象时,创作者们表现出如烈火岩浆般的激昂精神,让作品呈现出崇高而壮美的美学风格。时代英雄们“气壮山河”的血性和“气冲霄汉”的气概,犹如狂飙海啸般掠过当时的中国银幕。究其根本,这种美学风格是一种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和深刻反映。同时也应看到,受时代条件局限,这其中有的影片中的英雄形象稍显单薄,影响了电影文化意蕴的拓展与开掘。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我国银幕上的英雄形象逐渐转向与人们生活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人物形象日趋丰满、可感可亲。这种可喜变化是社会巨大变革酝酿并催生的。影片中的英雄形象既有其亮丽品质和高洁操守,也通过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朴实的言行进一步打动和征服了观众。

近年来,英雄题材电影的转型和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对情感氛围的营造和渲染。政治意蕴与观众情感相融合、社会心理和个体期待相融汇,是电影《周恩来》《百团大战》《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铁人王进喜》《钱学森》等影片的叙事依托。在这些电影中,当人们看到十里长街数万民众哭送总理英灵时、看到彭总在雨中等候从前线归来的参谋长左权时、看到焦裕禄病重期间用钢笔顶着肝部办公时、看到英年早逝的蒋筑英生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时、看到孔繁森将藏族老阿妈的双脚放进自己怀里时、看到王进喜为相濡以沫的妻子洗脚时、看到钱学森充满感慨地对妻子蒋英真情告白时,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惜和感动涌上心头,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眼泪。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凝聚和彰显着我们时代最进步的思想和最优秀的品德。这思想和品德植根于生活生长于大地,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所爱息息相通,因而也易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些影片中,英雄的银幕形象立足于观众可感知、可理解的基点之上,使观众在情感激荡与心灵震撼中,一步步走近英雄的精神品格。

二是更加注重对现实实践的再现。一部表现英雄的影片要能影响和感染观众,引发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应尽可能让观众对影片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一种认同感。很多英雄的生活环境、情感、欲望、需求也是普通人常常遇到的。因此,从社会一隅最普通的凡人小事切入,并用崇高价值观念去烛照这些日常生活,就能给观众诸多启迪。例如影片《黄大年》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裂变的描绘,影片《杨善洲》对惨痛的自然灾害的追忆,影片《任长霞》对时代变革中各种矛盾的袒露,这些都是电影在塑造英雄形象时所无法回避的,也是人们感同身受的。只有让观众从时代人文景观中,时时感受到英雄的坚定信仰和博大胸怀,影片才能透射出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三是更加注重对于英雄人生经历的素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大多是在重大历史场景中完成人生升华的,因此把握他们的成长轨迹是影片讲述的重点。《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赵一曼》《杨靖宇》《吉鸿昌》《雷锋》等都是讲述英雄成长经历的故事片。这些英雄的故事过去多是借助教科书传播给社会大众,而电影往往将叙事中心放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中,着重表现他们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进而成为英雄人物的。

四是更加注重艺术手法的创新与突破。在《大决战》《大转折》《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反映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貌的影片中,那些对天风海涛、江河汹涌等自然情景的特写,那些对硝烟升腾、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的航拍,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此外,诸多英雄题材电影还以精巧的构图、优美的音乐吸引着观众,使观众在极富冲击力的电影手段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英雄主义精神的熏陶。简而言之,当下英雄题材影片的观赏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是基于上述的超越和攀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电影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取得了较大成功。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的英雄题材电影更倾向于刻画英雄的价值追求、情感变化和心理趋向,同时又注重对人物思想行为内驱力的发掘和解读,从而引发观众深度共鸣。

目光回望,中国几代电影人通过孜孜探求和不懈努力,塑造了众多可敬可爱、可圈可点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社会大众奋力前行。可以说,英雄主义是中国电影艺术的硬朗风骨。英雄题材电影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滋养。

图片制作:贾国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