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伊核协议的维也纳多边会谈正式举行,美国和伊朗实现间接谈判,释放出双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积极信号。但美国和伊朗在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伊核问题短期内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会谈进行过程之中,有关国家间的场外激烈博弈持续上演,其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维也纳的会谈主场。以色列在会谈首日袭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货轮,伊朗纳坦兹核设施于4月11日“被断电”,以色列被疑为主谋;欧盟4月12日以“人权”为由制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等8名官员;美国则在第一时间与纳坦兹断电事件撇清干系,直言“美国并没有参与”。在场内外双重博弈的影响下,伊朗宣布将浓缩铀浓度提升至60%,伊核问题谈判在曲折中向前推进。
坐下谈判易,达成共识难。由于美国和伊朗严重缺乏互信,双方在关键性问题上互不相让。关于重启伊核协议的第一步,美国要求伊朗先恢复履行伊核协议,伊朗则要求美国先解除对伊制裁,这也成为美伊当前博弈的核心问题。
其实,美国参加伊核问题的维也纳会谈,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尽快解决伊核问题能够使美国实现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大国博弈中。在伊核问题上,美国不想进入战争状态,想要用伊核协议来约束伊朗。但美国重返伊核协议,在很大程度上谋求的是达成一个新的伊核协议,或是原有伊核协议的修订版。拜登政府并不愿轻易重返一个美国所认为的有漏洞的协议,这其中有美国两党政治的考量。毕竟,在美国前政府已经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背景下,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很难原封不动地接受一个6年前的协议。就美国而言,其国内政治与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伊朗在未来两个月将迎来总统大选,鉴于总统职位的重要性,这将是伊朗各派别四年一度的博弈主场。在维也纳会谈到伊朗总统大选之前的这段“窗口期”,伊朗各派别为获取国内支持都很难表现出明显的对美退让态度,以避免可能给其选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现阶段围绕制裁解除问题,伊朗让步的空间不大。
此外,在伊核维也纳会谈过程中,美国也面临地区盟友的压力。以色列对伊核协议早有不满,认为协议没有限制伊朗发展导弹的能力,对以色列的安全造成威胁。伊核会谈之际,伊朗货轮被炸,便是以色列发出的强硬信号。换言之,美国需要在重返伊核协议与安抚地区盟友之间做好平衡,对以色列等盟友的安全做出一定的承诺。正如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问以色列时所强调“我们对以色列的承诺是持久的和坚不可摧的”。
由于种种矛盾,伊核谈判举步维艰。归根到底,“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取消所有不合法的单边制裁、早日重返全面协议,才是破解当前伊核局势的钥匙。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