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


■宋圭武

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日前,国新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也是国家乡村振兴局自今年2月25日成立以来,主要领导首次集体亮相。

从长远和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基础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着眼当前,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久增长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必须培育更持久更全面的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动经济增长。从供给动力方面看,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要素和土地要素,同时大大降低其他产业的投入成本,是其他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从需求动力方面看,“十三五”期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然而,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乡村,消费瓶颈也主要体现在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助力6亿左右农民增收,可大幅释放国内消费需求,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稳定持久动力。

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是乡村的一项重要功能。从区域面积看,我国共有600多个城市、1500多个县城、2万多个建制镇,这些区域加起来所占国土面积不足3%,其余97%以上都在乡村。从产业看,农业产业既是与生态环境有深度关联的产业,也是与生态环境有最大面积接触的产业。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能忽视乡村。

乡村振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只要“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城乡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平衡表现之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表现之一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不放松。

(作者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