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32亿、死亡病例超过288万例的关口,正值中国武汉封城防控措施解禁一周年。面对1.32亿和288万这两个庞大的数字,世界在沉痛之余,仍须坚定信心、携手向前,而一年前武汉的“解封”不仅是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转折点,也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希望。
一年来,武汉迅速恢复了往常的活力,取得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复苏成果。“解封”后不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由不足10%迅速提升到90%以上;2020年,400多家国内外各行业500强企业赴武汉洽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300亿元……武汉的成就向世界有力证明,遏制疫情并重返繁荣是可以实现的。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武汉和世界的互动还充分表明,各国人民齐心应对共同挑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完全可能,更是十分必要的。在最艰难的时刻,武汉曾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心帮助。跨越国界的深情厚谊,以医疗物资捐助、音乐绘画视频等方式,涌入这座“暂停”了近3个月的城市。“解封”之后,在武汉及中国各地抗疫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疫情防控经验,又为遏制全球疫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借鉴,为全球抗疫合作注入宝贵正能量。
武汉是中国的缩影。一年多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在中国抗疫的艰难时刻,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伸出援助之手,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投桃报李,中国之后也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和支持。从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到派遣医疗专家组;从帮助有关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到支持国际多边平台和机构应对疫情,务实有力的中国行动,为国际团结抗疫带来信心与力量。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在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成为坚持团结抗疫的典范,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赞誉。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说,“新冠大流行印证了我们无视全球各国相互依存的危险”。一场疫情,验证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事实,也暴露出西方某些国家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面目。
联合国今年3月2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或将导致全球失去10年发展成果,全球经济正经历90年以来最严重衰退。如不及时采取行动,预计全球将损失1.14亿个工作岗位,约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在全球疫情依旧不容乐观的当下,疫苗显然已经成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但现实情况是,尽管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的181个国家对《全球公平获得新冠疫苗政治宣言》表示支持,完全实现新冠疫苗的公平获得却仍然任重道远。
据相关机构统计,占世界人口16%的富裕国家拥有全球60%的疫苗,几个发达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两到三倍。在部分西方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背景下,中低收入国家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并很可能因此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块短板。目前,中国虽然已经有效控制住疫情,但还有不少国家仍在同病毒奋勇抗争。只要还有一个国家存在疫情,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就不应停止。
正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坚持的那样,面对艰巨的挑战,中国再次同占世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了一起。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加入了世卫组织主导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计划,用实际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推动实现新冠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前,中国已经或正在向80多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还同10多个国家开展了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摒弃“疫苗民族主义”,携手跨越“免疫鸿沟”,重信守诺的中国行动,深刻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
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不应以邻为壑、单打独斗,而应该同舟共济、携手前行。中国将会继续与各国团结合作,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而不懈努力,并助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上图:连日来,尼泊尔民众踊跃接种中国援助新冠疫苗。中国疫苗的接种点设在加德满都市和帕坦等7个县的23所指定医院。图为4月7日在加德满都一家医院,一位女子正在接种新冠疫苗。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