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戍边之歌。诗歌运用倒叙手法,以采薇起兴,将边关征战的艰辛与思乡的情感交织交融,呈现了一幅出征之时杨柳依依惜别、归乡途中漫天雨雪霏霏的鲜明画面,深切表达了征人胸怀报国之志,深埋乡愁之情的真挚情感,赋予了全诗强盛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3000年前,那些戍守边陲的士兵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因心怀爱国之志,毅然投身军营,纵然饱受离别之苦、战事之乱,但守卫家国依然是每名战士心中不变的初心。《小雅·采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边关战士,在“杨柳依依”时节报名参军,与家人匆匆离别。战事的频繁与环境的艰苦在这位年轻的士兵心中种下了思念的种子:“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时间过了半年,“我”什么时候可以重返故里与家人团聚呢?实在是“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战争的残酷、肩上的职责,将士兵怀乡的情绪拉回到现实,使他迅速从个人的悲伤之中抽离出来,将目光投入到当下。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以士兵的视野展开,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幅骏马在疆场上驰骋,战士们手握武器冲锋在前,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恢弘画面浮现在眼前。“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更加令读者感受到驻守在一线的边防士兵们枕戈待旦,为国赴难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牢记忠诚守望、艰苦戍边的初心使命,永葆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积极心态,为国家铸就了坚不可摧的边防堡垒。
最后一段短短8句看似蜻蜓点水,实则从细处刻画,寄寓深情厚谊,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不愧为全诗精华所在。即使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潸然泪下。这几句诗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位历经战乱沧桑,须发皆白的老者踽踽独行,步履蹒跚重返家乡的场景。当初那个翩翩少年辞别家人与朋友,踌躇满志奔赴万里之遥的边疆之地,门前婀娜摆拂的柳枝依依眷恋,似做挽留,怎晓岁月蹉跎,年少寻远方,暮年归故里。戎马一生归来,“我”的家人是否依旧站在小山坡上,寻找着、眺望着、盼望着征人归来呢?青石小径,一砖一瓦,是否早已苔藓斑驳?漫天雨雪落在脸上,令“我”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士兵丰富且复杂的内心独白牵引着我,令我不禁热泪盈眶。
在感动的背后,我回想自己从军的经历,更能感受到边关军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卫国卫民的博大情怀和战斗精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抗一切来犯之敌,每一寸山河,每一抔热土,都是这些英雄全力以赴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的深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戍边军人用青春和奉献凝筑成永恒的界碑,永远矗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十六七岁好年华,一腔热血为谁洒。投笔从戎终不悔,一身戎装一片心。”曾经在日记本中写下的铮铮誓言再次浮现在脑海,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引着我奋力前进,激励着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不断淬炼,不断蜕变,不断成长。通过刻苦训练,一次次的摸爬滚打、挥汗如雨,血性与刚强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困难与挫折不再令我苦恼,喧嚣的时尚繁华不再令我羡慕,孤独寂寞也不再令我悲伤,因为军人的使命正扛在肩上,万家团圆的灯火需要我们的守护。
“英灵回眸应笑慰,身后自有擎旗人。”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让我们接过英雄手中的钢枪,高擎胜利的旗帜,在实现强军梦中激发强劲的奋斗力量,绽放绚丽的青春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