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4月8日,时值武汉封城防控措施解禁一周年。“解封”一年来,从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到对外提供抗疫援助,从有效推进疫苗研发到助力全球经济复苏,温暖而有力的中国行动,充分展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中国贡献


■本报记者  徐  琳

又是一年春和景明。从一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不过300余天,却跨越冬与春、经历生与死、战胜惊与险。

上一个春天,面对新中国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千万人口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封城”。

这个春天,樱花之约如期兑现,武汉大学拿出“最高礼遇”设置医护人员赏樱专场,黄鹤楼游人如织,武汉站高铁繁忙,从绚丽灯光秀和加速运转的快递单中,我们看到荆楚大地又恢复了昔日容颜。

以武汉“封城”为节点,全国抗疫很快形成一盘棋,以涓滴之力共汇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为战胜疫情构筑了坚实基础。去年4月8日,经过76天艰苦卓绝的抗疫,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复对外交通。

来之不易的“解封”背后,凸显的是中国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付出的巨大努力,展现的是中国为支持全球抗疫竭尽全力的非凡担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多国专家组成的中国-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认为,中国应对疫情的措施显著地保护了本国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构建起了防止疾病国际传播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百年变局之下的世纪疫情,中国不仅交出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抗疫答卷,而且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抗疫。

在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的危急时刻,中国在继续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36个医疗专家组,积极支持并参与疫苗国际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深情亲吻五星红旗,到埃塞俄比亚航班机组和广州塔台隔空对话、相互致敬;从用汉语拼音书写“谢谢,我爱你中国”,到在阳台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中国的真诚援助,让许多外国人士由衷感动。世界各地上演一幕幕感人场景,回应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着全球团结抗疫的坚定信念。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说:“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参与全球防疫科研工作,向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支持、分享抗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当前,全球疫情依旧不容乐观,疫苗显然已经成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为了兑现“努力让疫苗成为各国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产品”的庄严承诺,中国向包括26个亚洲国家、34个非洲国家、4个欧洲国家、10个美洲国家、6个大洋洲国家等,以及非盟、阿盟和联合国维和人员提供疫苗援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对外提供疫苗援助。中国的疫苗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及时获得疫苗带来了希望,为全球团结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中国疫苗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到匈牙利总统阿戴尔,从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到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多国政要带头接种中国疫苗,用实际行动投下了信任票。

肆虐的疫情不只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让世界经济笼罩阴霾。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拉动经济复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欧班列成为全球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命运纽带”,千余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坚持运行,近10万名中国技术和工程人员坚守岗位……作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积极复工复产、畅通贸易循环和扩大开放,到参与构建全球抗疫“防火墙”,维护多边主义机制,中国选择扩大开放而不是保守封闭,积极合作而不是独善其身,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走向胜利的武汉,给全球带来曙光;不断发展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信心。只要国际社会精诚团结,携手合作,人类就一定能战胜疫情,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