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星光不问赶路人


■张方军

西北某地,一片结着盐壳、只有马兰花在风中摇曳的荒漠。

“目标出现、目标截获、目标锁定,3、2、1,发射!”随着中部战区空军某地空导弹营分队长温士涛的一声令下,只见两支“利剑”破筒而出,呼啸着直刺苍穹,尾烟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打中了!”“又打中了!”十几秒过后,现场传来欢呼声。温士涛舒展开身上明显泛白的作训服,长长地松了口气,眼泪抑制不住流下来。这是克服恶劣环境、冲破重重困难的胜利泪水,这是历经艰险磨炼、收获满满的幸福泪水,这是不抛弃不放弃、勠力同心的感动泪水。营长孙永波拍着温士涛的肩膀哽咽着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那是多么让人难忘的日子啊!冬日的西北大漠,飞沙走石,寒风呼啸,官兵呼出的热气立刻化为白色的雾。无营房设施,无后勤保障依托,惟有几棵胡杨树零零散散站立在风中。官兵说,在大漠看到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因为这片广袤的荒野几乎常年刮风,不管从任何方向吹来,无休无止的风中都夹带着细沙。

“叮铃铃……”营作战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上级命令全营临时改变演练任务,做好参加接替射击任务的准备。距离正式演练不到3天,突然调整任务安排,意味着前期的艰苦训练有可能前功尽弃,付出的汗水也有可能付诸东流。官兵们私下议论纷纷,对临时变化任务课题不理解。“战争不可能等我们万事俱备才打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营长孙永波不仅积极动员,更用行动统一思想,挑灯夜训,组织研究射击流程和射击诸元,开展目标发现、跟踪的操作演练,一时间阵地灯火通明。凌晨,在回宿舍的路上,发射手胡杨笑着对温士涛说:“我越来越喜欢凌晨4点的西北大漠,我们一直走在逐梦的路上。”3天后的正式演练,13发13中的优异成绩,让孙永波和战友们收获了全团的掌声。

温士涛想起部队进驻大漠时的情景,颇多感人的画面涌上心头。那时,这支部队才组建不久,战士们刚完成接装培训,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队,对装备也还处于摸索适应阶段。第一天驻训模拟演练就因为观测员与发射手配合不好,导致错失战机,被上级导演部通报批评。开局的出师不利让战友们深受打击。温士涛意识到,如果这种情绪任其蔓延,将严重影响训练成效,更遑论完成演习演练任务。营里决定召开一次复盘检讨会,孙永波在复盘时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作检讨,并带头查问题、析原因、找差距:目标判断不清,跟踪锁定不牢,设备操作不熟练,缺乏模拟目标……找准问题症结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这一系列问号拉直,才是真正考验。

宿营地的山墙上,有一个圆形图案,中间是两个闪电的标志,上面还有八个大字——忠勇、智胜、笃实、创新。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印象深刻。这个“闪电”,放到营一级,就是火力单元;放到基于网络信息的作战体系中,每个火力单元就成为指头,攥紧就是更大更硬的拳头。“体系贡献大,研练成果实,考核成绩优,作风形象好”,从“闪电”这个表象上,似可更好地理解参演官兵内在的价值追求。

一天傍晚,演习进入某验证性课目,这个营将远距离机动。我搭上电源车,随队进入了夜色之中。从山西平遥入伍的电工、中士耿宇对我说:“电源车给谁供电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供好电,自己得有过硬的能力。”他简单的话语中透出朴实,也概括出了这次任务的特点。

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苦辛。部队夜间机动,抵达预备阵地后,立即展开作业。数十米高的天线塔拥星而立,可以想象,从这里发出的空情信息将在演训行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没有模拟目标就用无人机代替,装备性能不熟就钻研,操作配合不畅就苦练……日日行就不怕千万里,常常做就不怕千万事。战斗力成长没有捷径,惟有苦练。西北大漠,零下十几摄氏度,飞沙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即使是戴着手套,手不一会儿也会被冻僵。发射手为了第一时间捕获来袭目标,发射装具一扛就是半个小时。营长孙永波在演习总结时说,开展实战化训练就要有那么一股子“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气,那么一股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那么一股子“舍我其谁”的豪气。

随时执锐磨利剑,披荆斩棘啸长空。“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官兵把忠诚刻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在大漠上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像胡杨一样扎根大漠、屹立不倒!”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向战而探,官兵们正是“让一切不适应战争的事情毁灭在平时,才能胜利在疆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