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指挥是科学统筹的平衡艺术。实施作战指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等行动,其目的无不是求得自身平衡、破坏敌方平衡,进而夺取作战胜利。
平衡是一种科学统筹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战指挥也是一种平衡艺术。作战指挥中,需要指挥员根据战场态势、遵循战争矛盾运动规律进行决策筹划与指挥控制,科学统筹,灵活把握“平衡点”,避免“过犹不及”,想方设法确保作战体系的稳定有序运行。
把握指挥跨度与指挥能力的平衡。为了减少指挥层级和信息流通节点、力争扁平化指挥,指挥员通常在本级内平行编组更多的作战单元。但指挥规律和人的思维特点告诉我们,指挥员在作战中通常只能关注5-9个作战单元,作战编组太多,势必造成指挥跨度增大。作战中,指挥员无法做到关注所有单元,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重点,或“挂一漏万”而顾此失彼、应接不暇,造成指挥失当。因此,在进行兵力编组时,应把握好指挥跨度,既注重编组多元作战力量,该有的单元与要素一个不能少,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又注重不超过指挥员思维和指挥通信条件的上限,适当编组,确保指挥跨度与指挥能力的平衡,使作战指挥始终做到统筹兼顾、整体协调。
把握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的平衡。“兵权贵一”,集中指挥方能保证作战体系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员可远程获取情报信息并对作战行动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推动了决策权上移和集中,便于指挥员实施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以克服下级对作战任务理解偏差和行动偏差。但实际作战中,这种过度集权的指挥方式不仅影响本级对作战全局的整体谋划,还会抹杀下级指挥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给战场带来混乱。因而,应注意把握指挥权限集中的程度,确保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的平衡,统分结合实施指挥,“统”好意图、目标、任务、规则、资源,防止各行其是;在此基础上,合理“放权周边”,使下级在职权范围内保持决策和行动自主权,作战中能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自主定下决心、创造性指挥战斗行动,以赢得战场主动权。
把握情报获取与快速决策的平衡。信息时代作战,遍布战场的侦察监视装备可以适时获取广袤战场的情报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情报信息精确分析能力,使得有些指挥员企求在精准全面掌握“山那边的情况”基础上进行指挥决策。然而,无论侦察监视与情报分析技术如何发展,“战场迷雾”始终存在,定量分析也有不可逾越的边界。试图精确掌握战场情况、使战场完全“透明”是做不到的。事实上,“一个不够完善的决心比姗姗来迟的正确决心强”。因此,指挥决策过程中,指挥员应科学衡量情报获取的颗粒度,保持情报获取与快速决策的平衡,既要防止忽视情报收集的“情况不明决心大”,又要防止过度追求“战场透明”久拖不决而贻误战机。在获取一定情报信息基础上,及时果断定下决心,快速指挥,做到以快制快。
把握兵力投入与作战效益的平衡。“多兵之旅必胜”,集中兵力是战场获胜的重要法则。为达成力量优势、增大胜算,指挥员往往集中大量兵力于战场尤其是重点作战方向上。然而,过度的力量投入,必然造成指挥、协同、保障等难题,尤其是信息化战场侦察监视能力和打击能力的提升,将给大密度的力量配置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风险,兵力密度越大,损失越大。因此,指挥员在力量使用时,应注意把握兵力投入与作战效益的平衡,因地、因情、因敌灵活部署力量,在恰当的地点投入恰当的力量,做到既要达成能取胜的必要数量优势,又不过度集中,提高作战的效费比。
把握赋予任务与作战能力的平衡。赋予任务时,指挥员通常希望各作战单元进攻作战中歼敌越多越好、夺占空间越大越好,防御作战中坚守时间越长越好、防守空间越大越好。但各作战单元作战能力是一定的,当任务与能力不匹配,要求过高,超出作战能力而赋予过大的作战正面纵深和歼敌数量,不仅无法完成任务,还会造成自身损失甚至影响作战全局。因此,赋予任务时要把握赋予作战任务与作战能力的平衡,在科学分析敌我作战能力基础上,结合战场环境实际,合理确定和赋予各作战单元作战任务,使各作战单元既能满负荷运转、又能对敌形成优势,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把握行动节奏与全局态势的平衡。“兵贵神速”一直为兵家所重视和强调。信息化战场上,更是要求速战速决。但不顾战场实际,一味追求作战行动的快,往往适得其反。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第190装甲旅,依仗其快速突击力,高速穿插,孤军进入埃军第2师阵内,反而全军覆没。因此,作战指挥中,应把握行动节奏与全局态势的平衡,依据战略全局和战场情况,合理控制部队行动速度,做到“到得早不如到得巧”,避免“欲速则不达”。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行动必须服从于政治、外交、战争战役全局上的需要,该进则进,该停则停,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在恰当的时刻出现在恰当的地点,做到把握分寸、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