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史条件如何变化,对党忠诚,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最终要落到听党话跟党走、为党旗增辉的实际行动上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历史细节: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了解长征历史的人都清楚,这个“向南走还是向北走”,绝不是军事战术问题,而是事关方向的问题,是忠心跟党走在红军队伍里的集中体现。
习主席强调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讲得最多的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回望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将士时刻直面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较量、党内团结与分裂的尖锐斗争、官兵生理心理与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激烈对抗。正因为相信党、依靠党、忠于党,红军将士以强大意志力克服艰难险阻,凝聚起坚如磐石的向心力、一往无前的战斗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4年11月,方志敏领导红十军团向国民党统治地区进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迎敌而上,人地两生,面对生死未卜的征途,方志敏在遗稿中写道:“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从天寒地冻的皖西南,到路遥水阔的怀玉山,方志敏和战友们依然坚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自我、严格落实党章党规要求。“能否按期交党费”“上级文件讨论了没有”“最近中心工作规定了什么”……翻阅当年的《支部检阅大纲》和《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不禁令人对方志敏烈士和他的战友们充满钦佩和敬意。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征路上,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横穿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艰苦可以折磨肉体,死亡可以夺走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红军将士的忠诚信仰。这些史诗般的壮举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淬火信仰的历史注脚,更是直面艰难生死考验时党性与忠诚品格的生动映照。
老战士李炳甲在《星火燎原·未刊稿》中记述了“鹅卵石党费”的故事。红四方面军许多基层党员因没有钱交党费,只能就近到草海中捡几颗洁白的鹅卵石,洗干净上交支部。支部书记将鹅卵石记录、保管、埋好。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刘志海更是用生命践行了党员义务,他在攀越终年积雪的党岭雪山时牺牲,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一九三三年三月入党。”茫茫草海之中的鹅卵石、皑皑雪峰之上的党证,见证着当年红军官兵用生命垒筑起忠贞不渝的信仰高峰。
忠诚的反面是背叛。严酷的环境在成就无数英烈的同时,也淘汰了那些贪生怕死、危害革命的变节者。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张国焘自恃枪多人众,公然向党争权,反对中央北上的正确战略方针,一意孤行,率部南下,企图分裂党和红军。千钧一发之际,朱德同志立场如磐,苦心护党,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检验了真理、锻炼了队伍,更加坚定了广大红军将士听党指挥的信仰意志,以至于张国焘叛逃时,连自己的警卫员也没带走。
走过这段血与火的征程,毛泽东同志总结道:“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历经大江大河的惊涛骇浪,穿越茫茫无际的雪山草地,闯过内部分裂的方向之争,年轻的红军官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刻骨铭心的方式把理想信念植入灵魂,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把困厄和挫折踩在脚下,以一往无前的决心把忠诚信仰的旗帜高高扬起。
无论历史条件如何变化,对党忠诚,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最终要落到听党话跟党走、为党旗增辉的实际行动上。“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扎根大漠52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时代楷模”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燃烧自己点亮希望;“人民英雄”张定宇即使身患绝症,仍步履蹒跚地与时间赛跑,与病毒周旋……他们一辈子对党忠诚,坚守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勇于担当。
对党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与战争年代不同,和平建设时期,对党忠诚更多地表现为面对大是大非的清醒、面对各种诱惑的坚定、面对使命任务的担当等。我们应注重加强理论武装,用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不断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力量,始终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