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应接不暇,官兵参与热情超乎我的想象……”一堂近千人参与的“网络慕课”结束后,看着屏幕上一条条意犹未尽的弹幕,首次以军营“主播”角色开讲的火箭军某旅发射六营教导员蔡发海不禁心生感慨。
作为一名“老政工”,蔡发海至今还记得,自己当年为调动课堂气氛所做的努力。
“课堂上提问,是集中官兵注意力的好办法。”有同事这样告诉他。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上,他试了一下。结果,迎着其他战友齐刷刷的目光,被他点起的战士脸涨得通红,半天却没说出个所以然。事后,那名战士告诉他:“这也太为难我了,还不如罚我做200个俯卧撑。”
这件事让蔡发海记忆深刻。那以后,每次在课堂上提问,他都格外慎重,怕冷场时的那种尴尬,更怕伤了官兵自尊。
可如今,在基地组织的网络直播课试讲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蔡发海感受到了一种全新变化:官兵参与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课堂上,他提出的一个观点,竟可以催生出一片弹幕,这其中,有不少就来自那些很少发言的官兵。
“可见大家完全没有了提问的顾虑,这是一个好现象。”蔡发海说。
我们将时间回拨到2个小时前,那时蔡发海刚刚走进直播间,还有些不适应。面前没有翘首以盼的听众,只有身后空荡荡的绿幕和眼前长枪短炮似的摄像头,蔡发海心里想:“这课该怎么讲?”
看着眼前亮起的提词器,蔡发海围绕“军人的忠诚”这一授课主题,开始讲起事先准备好的开场白。
此时,左下角的弹幕一条条“冒”了出来——“抢沙发,力挺蔡教”“最爱听蔡教讲故事了”“能不能讲讲部队当年在高原上的事”……络绎不绝的弹幕中,有赞语,有请求,有提问,也有建议。
刚开始,蔡发海还能盯得过来。后来,他就只能一目十行了。“有时会被一些弹幕打断思路。”蔡发海说,“更多时候,你会因为一些弹幕而产生新的想法。”
蔡发海留意到,一些战士对部队以前在高原上的老阵地挺感兴趣,他索性抛开已经准备好的教案内容,从一次阵地值班经历讲起,再渐渐将主题收拢回“军人的忠诚”。
“那么,大家心中对老阵地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令蔡发海没想到的是,这次发问,引来了上百条弹幕回应。
更让他意外的是,条条弹幕已经不只是官兵在与他这个“主播”互动,大家也在自发地进行交流。往往是一个提出问题,一群人在回答问题,而他只需要从中引导、点拨,甚至是“策应”。
蔡发海看不到的是,屏幕背后,在该旅机关所在营区以及分散在多地的各个点位上,有那么多官兵坐在强军网电脑前,关注着他的授课,随时准备着就他提出的观点与战友们展开互动。
但有一点蔡发海很明白,那就是随着成为军营“主播”,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渐渐从“主讲人”变成话题的“制造者”和“引导者”,以前他所熟悉的“我讲你听”教育形式,也正在因“云教育”的出现和新模式运用变成大家积极参与的“大讲堂”。
走出直播间,激动之余的蔡发海揩了揩额头上的汗水,告诉记者:“当‘主播’的感觉有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