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某海域,抢滩正急。一辆战车突然抛锚,登陆舰泛水出口瞬间被封,故障原因无法查清,车组人员心急如焚。只见此时,一道黑瘦的身影一头扎进车内,精准找出故障、迅疾处置,仅10分钟就让战车重启。
此人名叫刘如桥,是第74集团军某旅装甲车电气维修技师,也是战友们交口称赞的“铁甲医师”。
有人可能觉得,时间造就“老师傅”,与这些铁家伙、大块头朝夕相处,和一身沾满机油味的班长们混在一块,日积月累就能练就绝活。
嘿!那可不尽然。懂行的老兵都说,要想危急时刻显身手,不仅要吃得苦中苦,还得开动脑筋钻进去。
刘如桥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发现车载某型操纵控制器故障率较高,但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每次出现故障,检测排修复杂、耗时较长,于是便萌生了自己设计一个检测仪的想法。
说干就干。刘如桥白天拜专家为师,晚上以工作室为家,学电路、背代码、编程序,集中攻关近半年,从第一款模型出炉到最终产品定型,修改了20余次设计方案,最终成功研制出该型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将平均排障时间缩短近1个小时,并以此申报了全军科技进步奖。
除此之外,刘如桥先后参与研制各类维修辅助设备13种,其中“某步战车端联器拆卸工具”“水上油路检测设备”均已被其所在战区陆军立项。
入伍10余载,20多万字的维修笔记、6000多次排障经历,让刘如桥既能靠专业基础“一力降十会”,又能借创新攻关“一巧破千斤”。
如今,拆卸分解、清洗上油……这些在别人看来无需“技术大拿”上手的脏活累活,刘如桥仍旧抢在前面去干。面对战友们“歇一歇”的善意劝说,他总是憨憨一笑:“不干这些我心里痒痒”。
这,也许就是刘如桥走向成功的秘诀吧。
一句话颁奖辞:烈火之下炼真金,危急时刻显身手。没有日积月累的孜孜以求,怎能有厚积薄发的出手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