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说说身边的“暖期盼”


■本报记者 陈小菁

烈日当空,走下训练场买瓶冰镇饮料痛快畅饮;闲暇时间,买几包零食回宿舍和三两战友快意“海聊”……对于70后、80后军人来说,从踏入军营那天起,身边就有一个“老朋友”:军人服务社。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今天在许多部队,“军人服务社”逐渐成为一种青春记忆,或是一种特殊的时代符号。

军队停止有偿服务活动后,军队营区生活保障社会化项目按照“营区内开设、面向军队人员开放”的原则予以保留。在为官兵工作生活提供优质优惠服务的同时,其保障职能不断延伸,服务范畴更加多元。

走进现代军营,集“购物、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身的新型超市,正在成为官兵身边的温暖驿站。在许多部队,它们被赋予这样一个温馨的称呼——“兵之家”。

家,是温馨、温暖的代名词。面对“兵之家”这个军营“新朋友”,除了众所周知的日用百货销售、主副食供应,还有理发、衣物干洗等功能,在一些缺乏社会依托的偏远部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丰富多彩的休闲功能”,正在成为年轻官兵的“心心念”,抑或“暖期盼”。

就像趋光向阳是植物本能,对温暖的追求亦是人之天性。

“每一种对温暖的需求,都应得到暖心的回应。”近年,在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和部队各级推动下,“兵之家”的模样正在不断地“刷新”:军营唱吧、数字影院、电子借阅室、VR体验馆等一批新的时代元素,开始悄无声息地融入“兵之家”,为90后、00后官兵提供更青春、更时尚的休闲娱乐服务。

一些部队,还依托“兵之家”成立了军营乐队、阳光书社、边关诗苑等,其人文关怀和文化氛围,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官兵所接纳。

“更优惠、更优质。”放眼座座军营,一个个“兵之家”如雨后春笋,既承载着一茬茬官兵的时代情怀,又在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牵引下,向前奔跑,用力生长……

时代进步,改革深化,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如何更好满足基层官兵物质文化需求,让“兵之家”这个“新朋友”成为官兵的“好朋友”?就让我们透过南沙永暑礁守备部队生活服务中心这个窗口,寻找些许答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