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健腹轮……网上下单没两天,第71集团军某旅合成四营自主采购的健身器材就被送达营区,分发到各连。“这事如果搁在以前,上报、审批、走流程,怎么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办好。” 该营司务长张鹏告诉笔者,自从旅里优化基层经费使用后,各营在职权范围内的物资采购,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这样的变化始于去年年底。该旅筹划新年度工作时,发现基层上报的许多需求并不是什么“大工程”,而是物资器材采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小事项”。但与此同时,已经下拨的经费却没怎么使用,各单位经费结余都有不少。
“家底殷实”为何还要报请机关帮助采购?该旅领导当场让一名机关干部给基层传话:精打细算没有错,但不能“因噎废食”,该花的钱就得花。
但在一次恳谈会上,官兵们的“吐槽”让旅领导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基层不想花钱,而是不愿花钱、不敢花钱。有例为证:合成四营使用营里的军事训练费和给养器材费采购无人机和消毒柜等设备,却在一次经费审查中被要求补办请示、审批等一系列手续;临时接到演习任务,勤务保障营修理一连破损的背囊、帐篷亟须更换,但了解到购置新品程序复杂冗长,“远水解不了近渴”,不少官兵只能自掏腰包……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基层为什么尽可能把花钱的需求都上报机关解决。而机关帮助基层解决,通常使用机关的经费,由此基层经费便一动不动躺在账户上,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这引起了旅党委的反思: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体现了“还权基层、加强自建”的理念,强调要尊重基层的财务支配权。从现实情况看,基层行使这个权力还有不少捆住手脚的地方。
为此,他们将“依规用好每一项经费”纳入新年度工作筹划之中,结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整合优化基层经费使用,将确需机关经办和基层可自主决定的事项进行区分,明确规定了公杂费、给养器材费、俱乐部活动费、救济费以及军事训练费等基层经费使用范围、类目与流程,确保基层的财务支配权落地见效。
“再也不用为了买几盒笔、几包纸,反复跑机关、办手续了。”合成四营教导员李海亮告诉笔者,过去,使用基层经费购置这类小型办公用品,需上报相关业务科室办理,有时还要由部门首长签字批准。如今,旅里将这部分物资采购权下放基层,只要不超过规定数额,各营连可以自行解决,在财务科报备即可。
该旅单独驻防的某营营区设施相对简陋,官兵生活多有不便。前段时间,该营从公杂费中拨出一部分经费,将淋浴室修缮一新,为露天的洗碗间与洗衣房加装了棚壁,还在营房周边的泥地上铺设了石子。营里官兵对此好评连连。“现在各营连有了更多的财务支配权,使用经费不再畏首畏尾,但也更加注重效益了,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旅保障部军需营房科助理员刘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