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什么是“金课”
2018年8月,国家教育部专门印发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使用“金课”这个概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认为,“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点。本文借用“金课”这个概念,比喻具有中国军校特色的优质一流课程建设。
初春时节,江城武汉,一场带实战背景的综合演练拉开战幕。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作战保障初级指挥班的学员,在陌生丘陵地域摆开战场,捉对厮杀,斗智斗勇。
学员们大多来自一线信息通信部队,并担任营长、科长等职务,对这样的演练并不陌生。
“主攻方向一线作战用户接入困难,原因不明”“关键节点遭受攻击,信息服务系统大面积瘫痪”……然而,演练不久学员们就发现,考法变了,考题也变了,纷至沓来的特情不仅难度系数极高,而且还交叉在一起,把大家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少学员感叹:“不愧是大赛夺冠课程,这种战场设计让人眼界大开。”
“精准对接部队需求,有效牵引新质战斗力生成”——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军事职业组中,学院《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课程脱颖而出,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摘得一等奖桂冠。
这场演练,也是这门“金课”的一个关键实践环节。让学员们“眼界大开”,正是学院坚持课程改革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
“复制昨天的经验,打不赢明天的战争。成绩有‘保鲜期’,一门‘金课’也有‘保鲜期’。”学院领导言之凿凿,“敢于把自己打碎、让成绩归零,向着部队、实战和未来贴近再贴近,一门‘金课’方能走出一条涅槃之路!”
这条路,是军事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更是通往战场的不二法门。
过去是“金课”,不代表现在还是“金课”
推开窗户,冷风拂面,成功的喜悦让学院联合战役战术信息通信教研室主任周丹陶醉,更让他清醒。
往事历历在目。2019年底,教研室副主任林伟廷受邀到空军某部授课。凭着《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久负盛名的“金课”,教研室收获的都是赞誉: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这门“金课”浸润着近百名专家教授的汗水,不仅屡获殊荣,而且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有口皆碑。
像过去一样,林伟廷自信而从容,课讲得如行云流水。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授课不久,他就感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官兵们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困惑,掌声也不再像过去那么热烈,甚至还有官兵窃窃私语。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是从来都没有过。林伟廷感受到了一些异样,他决定来个“顺藤摸瓜”。
“教员,您讲的课,内容、方法和程序都堪称完美,但似乎与联合作战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一名干部在角落里小声说。林伟廷心里一惊,他恳请这名干部留下,共同探讨。
“比如应对智能无人机蜂群作战,对我们这种新调整组建的单位,安全防护有什么策略?”林伟廷一时语塞。
林伟廷并非不知道: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部队变化天翻地覆,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大陆军”体制被打破;与之相对应的是,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一个更加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部队编成正在形成。
教研室的人也并非不知道:当下联合作战已成高频词,实战化训练如火如荼。然而,学院的“金课”还在按部就班,课程内容犹如“高速路上跑牛车”。
学院教务处参谋平亮的目光,一次次越过校园的围墙。作为联教联训的主管参谋,他经常带队赴一线部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这让他对课程如何对接部队战斗力有了更多体悟。
那次,学院与陆军某旅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将现职军官学员与营连指挥员混合编组,嵌入部队开展实兵实装实训,聚焦作战训练现实重难点问题,深度交流互动。
“通信信号遭受强电磁干扰,链路中断”“应用备份链路”“无法避开干扰”……丛林深处,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参训前,平亮在作动员时,专门强调了此次演训将增设难局险局危局,挑战技能极限,但不少参训学员显然“轻敌”了。
被“打痛”的参训学员尽管纷纷用“蜕变”“脱胎换骨”来形容自己的成长,平亮却有另一番思考。他感到,随着部队体制编制调整,信息通信岗位越来越呈现出业务综合、能力复合的特点,对院校教育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业务的复合化新要求,当前一些课程的内容设置有点“浅”。这也是不少教员和学员的感觉。
显然,课程内容与部队训练脱节了,只是这块“窗帘布”,迟迟没有被挑开。
“近几年,教研室30余次深入到联指机构和军兵种部队调研课程改革方向,的确听到了很多表扬。”周丹带头开始反思,“其实也有一些批评意见,但我们长期生活在光环下,有些选择性无视了。”
“过去是‘金课’,不代表现在还是‘金课’。”几天后,学院召开的专题教学形势分析会上,院长张旭的话掷地有声,也凝聚起大家的共识:一门“金课”到底有没有生命力,必须放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下的联合作战大背景中去考量,用部队战斗力去检验!
“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
去年元旦刚过,学院迎来一群特殊“客人”:近20名一线部队的领导和院校专家,对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审定,压减与实战贴得不紧的课程。
这群特殊“客人”的到来,绝非一次例行性学术交流,而是学院进行的一次自我“刮骨疗毒”。
评审现场点评打分,不留丝毫情面,“火药味”十足。尽管前几轮答辩专家提问严苛,周丹也感受到不少压力,但他仍信心满满:毕竟,这门“金课”底子厚实,积淀着他们数年的心血与付出。
“适应联合作战新体制还不够”“与部队改革转型后的一线岗位对接还不够精准”……台上,周丹刚介绍完,一条条颇为刺耳的意见犹如一盆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近乎苛责地点问题,是因为大家都不愿这块‘金字招牌’蒙尘,哪怕只是一点点。”某基地一位领导诚恳地说。
评审会像一根导火索,把不少尘封的问题都牵了出来。事实上,不只是《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似乎一夜之间,多门“颇负盛名”的课程,在深刻检视下,都变得有些“旧”了或是“浅了”。
“好比开设指挥枢纽,课程只是说,要在某装备1公里远处,为什么是1公里而不是2公里?”作为《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的主责教授,位东和讲师赵玉龙就课程设计进行过一次深入讨论。
为何是1不是2?赵玉龙的答案是:这应该是综合装备性能和多年实战演练总结得出的结果,历次修订教案都是这个数据。
“历来如此就对吗?”位东笑了笑,对这个回答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一线教学必须要直通战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难真正掌握胜战之道。“时变法亦变”,他觉得“金课”要能真正叫得响,就要能“动态、及时”甚至是“超前”地服务于战斗力建设。
半个月时间,周丹主持教研室开了6次碰头会,讨论的重点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旧”“浅”这两个字眼被反复提及,“贴近实战”“适应联合”这两条标准被重点关注,“‘金课’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为讨论的焦点。
“‘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在与优秀教学骨干座谈时,学院领导抛出了自己的看法,“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做到这一点,必须走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之路。”
“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就是让高等教育、任职教育优势互补,从而全面提高学员制胜战场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务处参谋王睿东理解。
“是这个路子!”在周丹看来,高等教育技术特色鲜明,但作战指挥和军事应用牵引不足;任职教育指挥特色突出,但原理机理和技术运用支撑不足,两者融合在一起,方能真正提高课程的“含金量”和“含战量”。
“大学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学院有任职教育的传统优势,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既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学院政委胡继林说。
事实上,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已在该学院领导专家层面酝酿了两个年头,从一开始少数人头脑里的“小旋风”,已逐步发展为全体教职员工脑海里的“大风暴”。
从去年4月开始,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发起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大会战”,头脑风暴从思维层面席卷到教学每一个环节,《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是首批重点改革和打造的课程。
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
方向有了,“手术刀”就得实实在在落下去。“复杂地域环境下,干线节点车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配置?”“不同作战样式下,能不能启用更‘另类’的保障模式?”在课程改造过程中,一系列问题成为教研室人员要强攻的“山头”。
“无线通信战术计算,从技术和建模角度来讲难度比较大,这么多年都没试过。”“没试过更要试,可以把大学和学院这方面专长的博士都请过来,试试从作战机理上加以论证。”在大学和学院支持下,这样的超常规举措,一项项付诸实践。
在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曾庆华的案头,摆放着一本《世界一流大学》。翻卷的书页、随处可见的标注,折射着这本书被阅读的次数。
“很多模糊认识被澄清。以指技融合为例,以前不少人片面认为,就是指挥人才多学点技术,技术人才多学点指挥。其实关键在融,在于指挥能力和科技素质的融会贯通。”教务处处长李锋锐介绍,学院以前多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如今则重构了以增强联合作战机理、网络体系工程、技术应用原理、装备战技性能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曾庆华很大一块工作是去听查课。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感到热血沸腾。“变化太大了!”他说,很多课程都基于作战任务背景,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专题,学员体系运用新装备、新网系、新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去年8月,学院秋季学期迎来首批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学员。这批学员前3年在其他学院接受系统深入的本科教育,在奔赴部队前最后一个学年来到学院加钢淬火。这批学员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验田”。
春播秋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前夕,在学院组织的课程质量检查中,《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受到了学院教学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这门课将本科专业所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有机融入信息通信装备、组网和指挥管理教学中,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任职教育的全程融合。”专家们这样评定。
“看到评定结果,我立刻想到一个词:‘涅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这门课程走过的路。”林伟廷感慨万千。
底气十足的林伟廷,带着《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课程走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
去年12月12日,教研室迎来了更加激动的一天。大赛闭赛式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林伟廷作为唯一军队代表上台介绍展示课程情况。
一张张现场照片实时传回,教研室热闹得像过年。“军事教育与科技教育、认知能力培养与科学文化培养深度融合,这样的课一定能大放光彩,培养出更多胜战人才。”那一天,一直跟踪这门课程的学院教务处参谋平亮,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重新焕发出光彩。”
从引以为傲到黯然失色,再到华丽转身亮相,《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程的涅槃之路,正是学院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才有出路。自从学院大力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捷报频频传来。去年,全军认定的1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该学院占了3门;41人次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校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聚力打造的信息强军论坛等学术活动,在全军创出了品牌知名度……
春暖花开,又一批部队指挥员圆满结束学业。一名名满怀期许的学员跑向教员:“教员,您的讲义能不能让我复印一些?我们想带回去给更多人学习。”
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周丹无比欣慰。在他看来,课程大奖不是教育改革的终点而是起点,相比赢得荣誉,学员喜欢、部队需要、打仗有用,才是一门“金课”的真正魅力所在和努力方向。
锐视点
找准撬动军校课程质量提升的“支点”
■张 旭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解决的却是最关键的问题。课程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
《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中提出:“军队院校应当优化课程体系”“及时将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纳入课程教学”。这一要求充分说明,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必须加强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建设,让课堂同战场紧密衔接。
优质的课程被冠以“金课”美名,学员们常用“过瘾”“走心”“享受”等字眼,形容聆听“金课”的感受。打造一门“金课”不易,让一门“金课”经久不衰更难。随着作战样式的变化、前沿技术的迭代、体制编制的调整,一些“金课”体系设计不够,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实施过程等方面呈现出各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军事教育领域亟需破除的一种和平积弊。
不少课程特别是指挥类课程所患的“内伤”,实质上是关注课程应用性、专业性、转化率有余,而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足。前者是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后者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高等教育规律与任职教育规律相统一,统筹兼顾打赢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有利于把前瞻的科学理念、先进的技术方法、最新的作战实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是破解课程建设偏离战场、滞后部队、落伍时代等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任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同向发力、相互融合的创新发展问题。必须突出联合作战人才培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构建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突出联合育人、开放育人、全程育人,坚持指挥与技术相结合、一专与多能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
建设一流学科专业,专业布局由散不聚焦、多而不强向精准前瞻设置、集优特色发展转变。课程内容设置应当由按学科知识模块、按单一业务手段设课为主,向学科交叉、业务综合设课为主转变,教学方法手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更加注重智能引领、信息主导、指技结合。
打造晓战善教的教员队伍,加大领军拔尖人才、青年托举人才培养力度。应着力系统地梳理教员教学能力、部队培养需求,做好分类培养、对口培养、精准培养,发挥比武竞赛的磨刀石和大项演训任务的驱动器作用,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加速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熟悉联合作战的名师。
胜战必先育才。一流课程才能支撑起一流教育,培育出一流胜战人才。对接实战,以战领建,找准撬动军校课程质量提升的“支点”,才能推动课程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