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移动靶,要击中靶心,必须根据其移动方向和速度,留出击发“提前量”。同样,要在未来战场掌握主动,也应在练兵与打仗之间留出“提前量”。
军队是战斗队。演训场上,一枪一炮都是杀敌武器,一令一动都是战前准备。对打仗的不同理解和构想,往往产生不同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决定不同的训练质量和成效。一旦预想不对、预设不准、预演不实,必将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进而影响未来战场胜败。留好练兵与打仗之间的“提前量”,就是要坚持“像打仗一样训练”,要求练兵者对未来战争有准确认识,让部队在实战环境下全方位体验战争、组织作战、学会打仗。
战争实践告诉我们,训练时对“打什么仗”“仗怎么打”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往往是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用以前屡试不爽的骑兵战术对阵德军坦克战,很快战败亡国;法国用吃过甜头的防御战应对德军闪电战,斥巨资建造的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这些战例表明,一旦训战脱节,战场上就会遭受重创。明代名将戚继光曾批评训战脱节现象:“奈今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其临阵的真法真令真营真艺原无一字相合……如此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这番话,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武器平台的火力强度和打击精度大幅提升,战场空间不断拓展,作战行动耦合更加紧密。即使对过去和现在的战争熟知于心,也不代表一定能跟上明天战场的变化。英国军事家哈特说,在和平时期,军队即使进行最严格的训练,也总是理论性大于实践性。战争年代,我军历经浴血奋战发展壮大,生与死的考验要求军事训练必须与实战贴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和平时期,如果演训内容始终“涛声依旧”,必定会在未来战场落后于人、受制于人。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各级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制高点上,敏锐洞察军事战略的演变动态、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高新技术武器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战术战法的影响程度,提前设想未来战场可能的形态、样式和战法。把敌情观念树得再牢一些,把对手的情况摸得再准一些,把战备训练工作做得再实一些,最大程度缩小练与战的差距,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