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烟雨诗路豪放风


■周一农

柴祥群的古体诗集《蕺山草》(西泠印社出版社)以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展示情怀,让人读来深感有军旅阳刚之气洋溢其间。

《蕺山草》的题材广泛,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缅怀先贤。“鉴湖越台名士乡。”诗集作者在绍兴服役多年,对绍兴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作为文化符号,绍兴历史上从来不乏有节操的仁人志士,像陆游、刘宗周、秋瑾等,他们身上那种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人生态度,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当然,也成为柴祥群诗歌中最为淋漓酣畅的呈现。

二、讴歌风物。从大禹治水开始,绍兴便以文化传承的方式讲故事,后世子孙更是用自己的创造力把家乡打造成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和名士之乡,还通过山阴道连接起了一条著名的唐诗之路。所以,这里不光成长文化大师,也是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向往的地方。所以,他的讴歌便自然多了一份质的感悟与思考:

“岑草茵茵覆蕺山,塔影摩云池冷然。不食周粟壮节义,漫山梅花自斑斓。”(《蕺山》)

“一泓渌水寄漂萍,凤词题壁旧梦空。稽岭挽云泣流霞,鉴湖沉月醉黄藤。”(《沈园》)

三、抒发情怀。抒情是浪漫主义诗人的强项。作者属于军旅诗人,所以他对景观与人文的描述多了一份军人的豪迈与洒脱,请看:

“天降六出且衔杯,访戴赏雪能几回。即时酒与身后名,尽倾越瓯无相违。”(《雪饮》)

我们常说,读书抑或写书,即意味着在山水自然间跋涉行走,也意味着与作者先贤隔空对话,有习得,有叩问,有沟通,也有对话,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是很难在诗行上谈笑风生的。

《蕺山草》在诗词艺术上也颇有探索,我还是想结合细节来说。

诗集中的诗作善于用典,各式典故、地名、人名及史实俯拾即是。此外,无论赋比兴,还是平仄押韵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像《访富春江钓台杂感》(五首)、《咏镜湖》(八首)、《游天姥山组吟》(十首)等。说实话,一个人在不同时节,从不同视角为同一景观写了这么多首诗,而且,除了准确、温雅和灵动,一组诗里找不出几个重复的字眼和意象,这并不容易。

《尚书·尧典》有曰“诗言志”,意思是,诗是诗人用来抒发心志的,包括思想、抱负和格调。读他的诗,你能时时感受到一身浓浓的男儿气概,请看:

会稽雄气今安在,阡陌时闻越人歌。(《绍兴》)

八方尘嚣奔眼底,千年烟云是越州。(《沐寒登飞翼楼》)

弃市洛都君何辜,每临鉴水意不平。(《过马太守庙》)

无不显示了一种刚直不阿、豁达从容的英雄气质。

全书一百多首诗,有小一半用了典。少的,一两个,多的呢,则如《会稽怀古》,仅仅20行七言,便用典20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典故串起了绍兴2500年的历史。就方式看,明典、暗典、翻典也都不缺。比如:

“又见疏影摇寒风,暗香欺雪骨亦清。淡粉黄白笑红尘,几树梅花是放翁。”(《过宋梅桥》)很明显,“疏影”和“暗香浮动”典出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而“几树梅花是放翁”则是反用了陆游《梅花绝句·其一》中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可见,古典诗词全融进了作者骨子里。

蕺山是绍兴一座很有文化的山,蕺草是山上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我相信,像蕺草一样灵动、绵柔、平实而坚韧的诗集《蕺山草》,也将会以它博大的英雄主义情怀而感动更多的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