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滕兆敏,是山东省日照市的一名退役军人,今年43岁。
自2016年以来,他先后筹集资金260余万元,开办了15处“摆渡”爱心食堂,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敬老大食堂”。
5年来,“敬老大食堂”先后为375名农村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17万余份,并为20余名贫困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
1978年出生的滕兆敏,1997年入伍,2001年退伍。服役期间,有一次他随部队驻训时,看到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便将每月所发津贴用于帮扶周边村庄100余位贫困老人及儿童。“我当时一个月津贴只有20元,在部队基本没大的开销,就拿出来帮助他们了。”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见证了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2016年,退役第15个年头,滕兆敏组建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扶贫活动。
一天,他带领志愿者到五莲县洪凝街道孙家岭村开展帮扶活动时,在一条小巷里遇到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姓孙,滕兆敏在他家看到,摆放在地上的米面油落满厚厚的灰尘。米面还未开封,一口锅已经烧透见底。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腿疾,自己没能力做饭。滕兆敏当即承诺:“您老等着我,我要办一家养老院,到时候保证您每天都能吃上热饭!”
养老院筹办期间,滕兆敏再次来到孙大爷家,得到的却是老人已经离世的消息。这让滕兆敏深感愧疚,觉得欠下了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
“有些事不能等,更不敢等!”滕兆敏对同事们说。他走访了解到,偏远乡村仍有部分贫困人群尽管有低保有物资,却因高龄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等原因,存在“吃饭难”的问题。滕兆敏下决心开办爱心食堂,食堂名字就叫“摆渡”,将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失能孤老“摆渡”到一个幸福的家。
面对没房、没钱、没人这些现实困难与挑战,滕兆敏没有退缩。没房,租赁闲置民房;没钱,带领协会骨干四处募集或凑份子垫付。2016年下半年,在孙大爷离世后第45天,由滕兆敏开办的日照市第一家“摆渡”爱心食堂,在莒县龙山镇北上涧村升起了炊烟。
食堂第一天开餐,一位叫董向洲的老人说:“这是我这些年吃得最好的一顿饭。滕儿,这样的好事,天天有吗?”一声“滕儿”,让滕兆敏泪流满面。他连连回答:“有!有!有!”同时对协会的同事们说,再苦、再难,也要把食堂开下去。
依托15处“敬老大食堂”,滕兆敏和同事们为广大党员和社会志愿者搭建起一座“党建引领,志愿同行”的志愿服务基地,4年来带动41家文明单位及爱心企业、34所高校及中小学3200余名党员、团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进农村,开展志愿扶贫活动420余次。如今,这些场所已经成为常态化传递爱心、收获爱心的港湾。
聋哑、智障老人唐秀美,每天在“敬老大食堂”吃饭。有一天,她看到滕兆敏到食堂送菜,回家抱来一个大塑料袋,手舞足蹈地比画了半天。原来,老人家里有棵山楂树,她常将枝头熟得最好的山楂摘下,攒起来给滕兆敏留着,虽攒了很多,却多半已坏掉了。
“兆敏啊,你要继续做下去!”2019年10月17日,在山东省组织的一次重要座谈会上,省里一位领导勉励滕兆敏。
今年以来,滕兆敏又在莒县招贤镇、东港区三庄镇和陈疃镇新建5处爱心食堂,让70名失能孤老吃上了免费午餐。招贤镇柳家庄村爱心食堂开餐那天,80岁的刘家庭老人连连向滕兆敏竖起大拇指。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我真的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石子。”滕兆敏说,这句话就是他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