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交“新朋友”莫忘“老伙伴”


■巩沛文

官兵用装是装备战斗力生成链条上的最后一环。笔者在走访一线部队时发现,不少官兵接收新装备后,热衷于探索新装备的使用要求,却冷落了旧装备。

诚然,新装备列装部队后,官兵必然爱不释手、急于掌握,用装单位组织技术人员集智攻关,探索新装备的使用要求,是一件可喜之事。但一味将目光聚焦新装备使用,对曾经的“老伙伴”缺乏钻研热情,必然影响旧装备作战效能,降低装备综合使用效益。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二级狙击英雄”张桃芳使用莫辛·纳甘步枪,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这支早在日俄战争期间就已服役的“沙场老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再次焕发光彩。

科索沃战争,美军一架F-117隐身战斗机被南联盟军队老旧的米波雷达探测发现。究其原因,落后的米波雷达虽然体积大、精度差,但它发出的长波信号恰恰不易被F-117战斗机的隐身涂料吸收,因此可有效侦测来袭敌机。事实证明,老装备大多经历战火洗礼,性能较为稳定,在特定条件下合理用好“老伙伴”,它们照样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新老装备各有优长。从世界军事范围看,任何一支军队的武器装备必然是新老交织、高低并存。随着军事科技快速发展,面对全新作战模式,各国纷纷结合不同作战任务特点,将现役装备进行新老组合、高低搭配,以求实现力量编成上的衔接与协调,释放装备使用最大效能。

不可否认,新装备的技术参数远高于老装备。但我们要认识到,装备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造价也愈发昂贵。面对日益增长的武器研发成本,一些高新武器很难广泛列装部队,部队就要结合实战需求,将新老装备搭配使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今后一个阶段内,部队新老装备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作为装备使用者,官兵应瞄准信息化条件下各类装备作战效能高度聚合这一特点,全面研究老旧装备战法训法。只有借助人的主导作用,打破新老装备各成体系、互不兼容的作战“瓶颈”,才能实现装备间的互联互通,使之各尽所长、协同发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