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帮困解难是各级机关的基本职责。然而,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上级机关想方设法为基层办了不少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少,可基层的认可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领导和机关在作决策、办实事前没有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对基层实际需求若明若暗、把握不准,感受基层的“感受”不够,所办的“实事”并不是基层官兵所急、所盼、所需。试想,如果多些深入调研、多些换位思考,真正体察兵情、感知兵意、领悟兵心,就一定能取得雪中送炭的效果,赢得基层官兵的认可。
掌握官兵需求,给基层办的实事才受欢迎。各级机关每年为基层办实事都是年初制订计划,但有些计划并未经过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有的虽经过调研走访,但由于官兵生活、训练的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去年的需求,未必就是今年的所盼。没有紧跟官兵的需求变化和实际情况而拿出的办实事计划,只能说是把服务基层“落实在制度上、规范在条文中、体现在痕迹里”,并没有真正把准官兵的实际需求。
要沉到底了解需求。为基层办实事实不实、好不好,基层官兵最有发言权。机关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走进官兵、把脉兵心,常调查、多倾听、细研究,不搞蜻蜓点水、不是走马观花,才能切实了解官兵的实际需求,服务基层才能更具实效。要想到底办实事。为基层官兵办实事、解难事要多想一些、想深一层,考虑要周全、措施要细致、时机要契合,把“最后一公里”走好、走实、走到底。这种感受了基层实际“感受”的办实事,才是真正地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解官兵之所需,才能把实事办到点子上、办到官兵心坎上,才能真正让官兵在办实事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上级机关在设身处地感受基层“感受”,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指导帮建,把抓建重点放在提高基层自建能力上。多帮助基层把方向、理思路、传经验、教方法,着力提高基层落实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质量,激励基层官兵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基层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基层自主“造血”功能,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作者单位:7135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