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又有一批新战友满怀热情与自信投入到战位。为帮助新战友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战位,不少单位精心组织了新兵“下连第一课”。连队的辉煌战史、岗位的使命责任、前辈的奋斗经历等成为“下连第一课”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特殊的一课,新战友们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和战位意识,也让理想信念的火种播撒于心田。——编 者
对话一等功臣
■史建民 常曦蒙
初春的北疆,依然积雪环绕。新疆军区某团“猛虎三连”荣誉室内激情涌动,三名一等功臣正在为新兵们开讲“下连第一课”。
“荣誉是咱们连的魂和根。”站在“攻如猛虎”战旗前,一等功臣、连长刘威动情地讲述着连队的辉煌战史,“我们连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创建于1934年的红军连队。兰州战役中,三连官兵血战沈家岭,用‘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的铁拳打开了‘兰州锁钥’,战后被第一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荣誉称号。”
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5次……对于连队厚重的荣誉,大学生新兵廖清成既充满自豪又倍感“压力”。去年9月,已考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生的他携笔从戎。新训期间,因军事训练底子薄,“单杠上不去、双杠下不来”一度成了他的尴尬写照。他担心自己分到三连这样的标兵连队会难堪重任。
“像我这样年龄偏大、基础偏弱的新兵能为连队建功吗?”互动环节,廖清成第一个提问。
“没有天生的‘猛虎兵’,强者都是磨练出来的。连队一等功臣朱立琪跨专业参加防化兵专业比武时已经25岁,在零基础的情况下,他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毒服在地表温度达50℃的训练场磨练技能……”刘连长用功臣标兵的成长故事,打消廖清成的顾虑。
与廖清成不同,坐在第一排的新兵张猛是同批新兵里的佼佼者。新兵结业考核中,他以优异成绩打破了新兵连3公里纪录。来到“猛虎三连”,张猛更加坚定了“争第一、当标兵”的信心。这堂课上,他终于有机会聆听自己的偶像——一等功臣、排长薛凡宇分享“成功秘笈”。
薛排长围绕“奋斗”主题与新兵们分享了成长经历。“入伍之初,我的军事素质就比较好,但距离顶尖的训练标兵还有差距。”他告诉大家,“从当兵到提干的7年时间里,我每周都要加练两次万米跑、一次核心力量训练。如果不是持之以恒的吃苦奋斗,就不会登上国际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2017年,薛凡宇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为提高穿戴防毒面具条件下的射击精度,他每天射击练习都不少于1.5小时,卧倒起立不低于150次,空枪击发不少于200次,每次训练结束后,“整个人感觉像脱水一样”。
培育新时代的“猛虎兵”离不开红色血脉的传承。在筹备“下连第一课”时,指导员明生永想到了老连长——全军万米长跑冠军、一等功臣孟龙。
“下面请我们的老连长孟龙,为大家在线授课!”课堂气氛瞬间被推向高潮。“我是1992年入伍,1994年入党,1996年荣立一等功,万米跑的最好成绩是30分27秒。”孟连长说,那时,他和战友们总是天不亮就悄悄出去训练,跑完5公里或8公里再跟着连队正常出操。中午特别累,但大家都不舍得休息,吃完饭又带着木柄手榴弹去练投弹……
“下连第一课”结束前,新兵们在连旗上郑重写下名字。一颗颗“猛虎连队猛虎兵,铁血铁拳战必赢”的红色种子正在新战友的心中生根。
漂洋过海织“天网”
■赵 健 张修山
结束新训,终于要下连了。别看我们身穿“天空蓝”,但送我们去报到的交通工具既不是飞机,也不是汽车,而是轮船。
海况变化莫测,大雾弥漫。好不容易赶上风和日丽的天气,正当我们为起航后湛蓝的海面、泛白的浪花、盘旋的海鸥心驰神往时,指导员的一句话却像冰冷的海浪般将我们“拍”回现实,“每个人都先吃点晕船药,你们的‘下连第一课’就是要经历漫长的航行。”
船随着海浪颠簸,初次出海的我们很快就感到不适,尽管吃了晕船药,但胃里一直在“翻江倒海”。
看到大家有点萎靡不振,指导员把我们招呼到甲板上。“万事开头难,晕船是你们迎接的第一个挑战。我们海岛兵要想上岛必须先征服这片海。”随后,他给我们讲起了老班长们的守岛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官兵住的是海草房、喝的是苦咸水。海岛上需要开凿坑道,可那时交通不便利,没有大型机械,岛上的官兵、居民齐上阵,一锹一铲挖出了工事。施工所需的水泥、钢筋、沙石全是从岛外运到码头,官兵再挑起扁担一筐一筐搬运到工地。
“施工就是打仗”“苦干不苦熬、奉献有作为”……是前辈们当时喊出的口号。在官兵不舍昼夜的奋战下,雷达阵地提前完工,官兵内心深处的“精神高地”也巍然屹立。
航船不断前行,手机信号一点点消失,大海与天空仿佛融为一体。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只有小小航船划出的一道白线。
指导员接着说:“孤独是你们要迎接的第二个挑战。要想在岛上扎下根,必须学会以苦为乐。”
岛上的官兵天天与大海为伴。以前通信手段不发达,大家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听指导员介绍,连队兵龄最长的老班长是一级军士长彭好奎。从入伍至今,他像钢钉一样“钉”在岛上26年,从未动摇。
岛上还有许许多多扎根十几年的老兵,他们把海岛生活谱写成一首动人的歌。几十年过去,一代代海岛兵以岛为家、默默耕耘。如今,崭新的现代化营房拔地而起,官兵战备训练、生活保障、文化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连队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几个小时的航行,我们终于远远眺望到老兵们驻守的海岛。寂静的海天间,穹顶般的雷达防风罩张开在小岛之巅。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官兵就一代接一代扎根在这艰苦、闭塞、寂寞的海岛,用赤诚忠心编织着守卫祖国海空的“天网”。
从摇晃的甲板踏上坚实的土地,还没等我们缓过神来,远处连队的战斗警报声突然响起。“快,跟我来!”指导员一声令下,我们立刻跟随他飞奔向山顶阵地。
看着老兵们在各自的战位上,娴熟操作装备、沉着应对空情,我明白这是“下连第一课”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岛兵,就必须苦练本领、不辱使命。属于我们海岛兵的“战斗”在登船那一刻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