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吉春豪、特约记者李恒江报道:3月上旬,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飞行讲评会上,由训练骨干组成的评估组综合分析飞行数据,对飞行员2月份训练情况作出客观评定。该团训练部门根据评定意见,为飞行员量身订制下一阶段飞行计划。
讲评现场,以往讲评时经常出现的“着陆动作过粗”“飞行姿态保持不好”等概略性评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精确数据。这是该团紧盯信息化作战需求,科学运用数据提高部队训练效益带来的新变化。
让数据“说话”,在该团已成共识:每架次飞行结束,首先将飞行数据集中复盘,进行横向比较,看细节差距,曝潜在问题;定期对个人阶段性飞行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看技术状态、训练质量的周期变化,以加速能力提升。
“技术上的差异,在数据对比中一目了然。”该团领导告诉记者,飞参数据能够精准描绘出飞行员技术成长轨迹和飞机设备状态变化过程。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大项任务,他们注重把数据收集分析融入训练各个环节,坚持一次飞行采集一批数据,一次任务更新一批数据,确保数据始终鲜活准确。他们还细化评估标准,既评估动作数据、设备使用、起降质量,也分析战术传感器和武器运用、战法运用效果等“战场指标”。
该团以数据为支撑,区分训练层次,并综合考虑飞行员性格特点、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等因素,制订每个训练架次和预定课目完成时限,提高训练精细化水平。该团领导介绍,目前已有部分尖子飞行员提前完成预定训练课目,新飞行员成长周期明显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