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向上级敬礼,上级给下级回礼,本是部队尊干爱兵、内部关系和谐的体现。然而前不久,敬礼这件事却让第73集团军某旅一营装步二连指导员贾广武感到有些“不舒服”。
新兵下连之初,贾广武感到这些新鲜血液朝气满满:每次见到自己都会精神十足地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并大声问好。可渐渐地,贾广武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了——有些新兵敬礼不分场合,不管是打扫卫生还是体能训练,只要他到现场就敬礼,甚至在洗手间遇到,也要甩甩手上的水,赶紧敬个礼。
“这样的‘礼节礼貌’不可取。”一次晚点名时,贾广武专门对此事进行了讲评,“注重礼节礼貌是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根据《内务条令》规定,每日第一次遇见首长或者上级时,应当敬礼,并明确了不敬礼的时机和场合。”
贾广武本以为讲评后敬礼过多现象会有所改观,可没想到好景不长,一周不到,之前的问题又重现了。不仅如此,一些原先没那么“积极”的新兵也参与了进来。
贾广武意识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结合平时观察,他发现,“过度积极”的现象还有很多:吃饭后抢着给老兵洗碗擦桌子、出操结束后争着给老兵叠被子、休息时抢着给老兵洗衣服……这些早就不提倡的做法,新兵从哪里学的?为了找出源头,贾广武和指导员分头到班排了解情况,终于发现症结所在。
原来,新兵下连前,有些新训骨干就传授“经验”:“礼多人不怪,下连后一定要有‘眼力见儿’,给上级留下好印象”;还有些新兵在入伍前就被一些当过兵的亲朋好友特意叮嘱:“到了新环境,眼睛要‘放亮’,脑袋要‘灵光’,没事多向干部骨干问问好,汇报汇报思想”……再加上新兵之间私下里的相互交流,不少人认为上次贾广武的强调其实是话里有话,表面上批评,实际上是在“提醒”那些“礼数”不到位的人,所以讲评之后,问题才不减反增。
“这可不行,时间久了,不仅对内部关系有影响,还可能带坏整个连队的风气。”贾广武感觉这样的现象可能不是个例,于是向上级汇报,引起了旅党委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针对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各新兵连召开军人大会,干部骨干带头承诺践诺,不戴有色眼镜、不搞特殊照顾,一切按实绩说话;以各营党委名义给新兵家人邮寄“致新兵家长的一封信”,讲清部队新时代文明带兵理念;对接受过新兵“特殊礼节”的老兵进行批评教育……
很快,新兵们的心思摆正了,工作训练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最近一次考核中,该连新兵的军事地形学和格斗捕俘等课目合格率提升明显。性格内向但体能拔尖的新兵胡耀辉还被聘为“小教员”,他说:“只要把训练搞好、工作干好,大家自然就知道你,根本不用费心思‘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