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雪山上,你没见过的升旗仪式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执行任务中的感人故事①


■冯  雅  本报记者  郭丰宽

西部战区某保障队自成立以来,经常到雪域高原执行保障练兵备战任务,其间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他们纳入“微平台”“微课堂”“微阅读”“微讲坛”,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从今天起,本版陆续刊发本报记者精心采写的4个故事,敬请关注。

时长40多秒的《义勇军进行曲》,12个人唱了8遍。前后共用了1个多小时,他们才将五星红旗升到距离地面10米高的空中。

走进西部战区某保障队一楼大厅,迎面大屏幕上播放的MV令记者感动。这段题为《祖国不会忘记》的小视频,记录的是他们在帕米尔高原的故事。当时的升旗手、四级军士长刘文剑每天进出大楼,都会在这里驻足观看。他说:如果这个世界有最美的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2019年12月下旬,该保障队政委朱毓姝率领11名官兵赴高原某哨所安装设备。31日下午,任务完工后,一行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县城。走下车,望着远处雪山上的夕阳余晖,一名队员感叹:“没有比帕米尔高原更晚的日落了,这是祖国2019年最后一缕夕阳。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在祖国最西部回望。不忘初心!以实干笃定前行!”

饭桌上,大家谈论着此行的见闻与收获。这时,朱毓姝提议:“明天是新年第一天,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肯定非常壮观。我们远在边关,也用升国旗的方式祝福祖国吧。”

“太好啦!”她的一席话,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问题随之而来:没有旗杆和绳子,国旗可怎么升?众人各出主意,一时找不到可行的办法。

良久,刘文剑打破沉默:“用无人机升国旗怎么样?”

“就这么干!”大家拍手叫好。

为保证升旗仪式顺利举行,官兵们借着高原夜空的星光,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绑在一根木棍上,固定在无人机下方,用手机播放国歌,遥控无人机升旗,试验成功!

第二天一早,他们来到现场。一切准备就绪,朱毓姝下达口令:“升国旗,唱国歌,向国旗敬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国歌在空旷的雪山顶上大声唱响,大家目视无人机载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不到5秒,意外发生了。一阵风吹来,展开的国旗拖着无人机栽向400多米外的乱石之中。中士赵东急忙冲了过去,发现无人机的机翼摔断了。

“再换一架!”此次到高原执行任务,他们共带了3架无人机。“当时,我们的意见很一致,无论如何也要把国旗升起来。”水文保障室副主任程煜峰事后回忆道,因为那里是祖国的边防,那里有他们新建的气象观测站,此举意义非比寻常。

《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响起。无人机旋翼飞转,却迟迟没能升空。刘文剑走近一看,电池报警灯不停闪烁,显示电量不足。“这是气温过低所致。”刘文剑喊来战友,大家把备用电池塞进自己的衣服里保暖。

起飞,落下;再起飞,再落下……如此反复6次,终于,国旗升起来了,可惜距离大家站立的地方太远。

“这可不行。”朱毓姝大声要求道,“重来!”

此时,官兵们已经冻得手指僵硬,而且因为多次高唱国歌,有些缺氧喘不过气来,但听政委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又燃起了一团火。

这一次,他们将无人机放在上风向,计算好风速和距离,起飞……

“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次,当官兵们唱完国歌,五星红旗正好被升到他们面前五六米远的半空中——太美了!太震撼了!

此情此景,刘文剑哭了。这名入伍13年的老兵坦言,那一刻,他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祖国、什么是领土、什么是军人的使命。

仰望国旗,副队长姚尚哭了。在雪域高原奔波那么久,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有国,哪有家啊!”他说,军人的职责就是练兵备战,保家卫国。

彼时,风雪依旧,冰川依旧,寒冷依旧,那一抹“中国红”在雪山上绽放开来,如奔涌的热血、跳动的火。

技术支持/陈  铖  赵  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