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巾帼花开强军路 铿锵玫瑰别样红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部分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集体)风采录


展开战斗。
日常训练。
卢嫔嫔近照。
唐自力近照。
任向红近照。
孙瑛近照。

95848部队68分队2排6班——

雷霆出击 青春如虹

■徐雄师 顾熙熙

春节刚过,空降兵某训练场雨雪交加,一场以营救“人质”为背景的实战演练迅即打响。令人关注的是,担负此次任务的是一支新组建的女子特战小队。

回想组建之时,很多人怀疑,绝大多数从通信专业转岗而来的她们,能够成为真正的空降特种女兵吗?面对疑虑的目光,女队员们暗下决心:男队员可以,我们一样能行。

白天和男兵一样练,晚上熄灯后在宿舍悄悄“加班”……组建大半年后,单位组织军事技能比武,女队员们精度射击以绝对优势夺得第一,体技能综合成绩排名第二,令所有男队员刮目相看。

队员邹海燕清楚记得,第一次高空跳伞,机舱门打开后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带着氧气面罩都感觉憋闷,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着陆时,她还“蹲”了一下腰腹,每天疼痛,也不敢告诉队干部,生怕被淘汰不让跳。高空跳伞训练期间,女队员们几乎人人都有伤。最终,她们人人拿到了合格证。

2019年盛夏,上级组织随机抽考,女队员们首次正式亮相。她们被空降到某山区,和男队员们一起执行任务。队员伍娇蓉被编入男队员中担任狙击手,她所有战术动作都和男队员一样流畅。女队员们首次亮相就获得满堂彩。

2020年11月,一场临机拉动不约而至。她们被拉到数千公里外的陌生地域空降。降落时,地面风力突然增加。面对着狭长地带的着陆场,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峭壁,队员们沉着冷静,全部降落在安全区域。紧接着,她们连续行军,抵达目的地后独立完成了任务……

两年多来,她们人人熟练掌握多种武器射击、直升机索降等30余项专业技能;班荣立二等功,先后有4人次荣立三等功、8人被评为优秀士兵。

武警部队北京市总队执勤第十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四中队——

首都卫士 忠诚本色

■王双战  罗 晴

元宵之夜,万家团圆。查哨返回途中,武警部队北京市总队执勤第十三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四中队指导员李建娇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果然没收到丈夫的节日祝福,顿时会意地笑了。

夫妻俩曾约定:“任务特殊尽量减少联系,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任务有多特殊?中队队史簿上记载:中队组建以来先后搬迁了多次。“我们就像隐藏在繁华都市里的玫瑰花,很少有人知道,但春天一样尽情绽放,只不过是静悄悄地开!”战士崔梅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从入伍那天起,因为担负任务的特殊性,她们每天都是“哨位-饭堂-宿舍”三点一线模式。一年365天,平均每人每天站哨7个多小时。新兵上岗前,首先要通过10多个课目考核,真正练成了“铁腰杆”和“火眼金睛”。

特殊的任务需要超常的付出。由于每次任务都是面对不同的情况,中队官兵每次下哨后都会组织勤务讨论,每周定期组织勤务研究,在集思广益中完善措施办法,确保每场任务万无一失。她们先后成功处置几十起执勤险情,圆满完成了百余次临时任务和特殊任务。

特殊的使命锻造过硬的集体。她们扎实开展勤务专题教育,创新开展实践活动,积极为官兵成才铺路搭桥,鼓励官兵参加计算机、财务管理、心理咨询师等自考,真正让官兵尝到成长的味道、成才的幸福。

组建以来,中队先后被北京市评为“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2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5次被评为“先进中队”。

“玫瑰绚烂,只为祖国绽放!”她们牢记初心使命,甘于牺牲奉献,英姿飒爽走在强军兴军的大路上。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一大队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卢嫔嫔——

没有谁天生就是世界冠军

■魏石磊

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颁奖台上,凝望着五星红旗,她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国旗敬礼。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来自山东的女兵卢嫔嫔,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2019年军运会期间,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一大队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卢嫔嫔,先后夺取“军事五项女子个人全能、女子团体、女子障碍接力”3枚金牌。她打破了女子个人全能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女兵中个人全能总分超过5600分的第一人。

这一天,也是她23岁生日。“这枚金牌,是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更是献给祖国的一份礼物。”她笑着说。

没有谁天生就是世界冠军,光环背后是艰辛。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卢嫔嫔,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2015年年初,得知军事五项队正在招新队员,卢嫔嫔点燃了梦想的火炬。她多方打听,慕名找到了该队女子组主教练李春梅。

然而,卢嫔嫔压根儿不会游泳。军事五项是一个由陆军单兵战斗技能演变而来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有很强的综合体能和技能。

卢嫔嫔不认输。她向李教练放下狠话:“给我3个月试训期,我一定达标!”

那段时间,卢嫔嫔拼命训练。练游泳,从零起步,别人游1千米,她就游2千米;练投弹,别人中午休息,她一个人加练,强化肌肉记忆;练越野跑,女队训练跑10公里,她经常跟着男队跑20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卢嫔嫔迅速成长为一线主力:2017年第64届军事五项世锦赛,卢嫔嫔首次代表国家和军队参赛,获得了障碍接力铜牌和赛事“最佳新人奖”;2018年第65届军事五项世锦赛,卢嫔嫔获得了“女子团体、女子障碍接力”2枚金牌和女子个人全能铜牌……

既要赛场夺金,更要战场制胜。从军运会比赛现场回来后,伴随着军体队伍职能转型,卢嫔嫔成为服务部队军体训练的专家组成员。上高原、走海防、下连队,卢嫔嫔发挥专业优势,为部队服务指导军体训练,受到官兵欢迎。

63875部队22分队高级工程师唐自力——

创新就是敢于做不可能的事

■袁海锋 龙海明

陆军某试验场,随着一声令下,某型导弹呼啸而出,如离弦利箭直刺苍穹。

某地面测控站点,唐自力运用自主研发的某型技术捕捉弹道姿态参数,精细测算飞行曲率,为该型导弹试验鉴定提供数据支撑。

“这项自主研发技术,起初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唐自力清晰记得,5年前当她提出这一课题时,曾遭到许多专家质疑。

“难度大,并不等于做不到。”在潜心攻关的上千个日夜里,她带领创新团队奔波于大漠、高原、深山,与孤灯寂寞为伴,与海量数据博弈。

“创新就是敢于做不可能的事,砥砺的是血性胆气,锤炼的是能力本事。”最终,他们取得重大突破。如今,这项科技成果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

攻关过程虽艰辛,但奋斗者最幸福。2000年,单位受领一项重要任务,任务落在了刚参与课题研究的唐自力身上。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国防安全。”说干就干,唐自力查阅大量资料,赶赴多家科研院所、生产厂家调研论证,完成了任务。

靶场连战场,使命重如山。在某型设备靶场验收检测报告中,唐自力指出一项关键指标存在问题。“试验鉴定的武器装备是用来打仗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唐自力态度坚决。

会后,专家对这项指标重新验证,果然发现问题。他们迅速解决问题,确保了武器装备的质量。

无数个日夜,有时为了一个异常数据,唐自力反复进行仿真验证,模型推倒重建。

面对光环和荣誉,唐自力笑得坦然:“把青春奉献给国防科技事业,是一种幸福。”

火箭军工程大学作战保障学院某教研室教授任向红——

沿着军人的价值仰角不断进取

■钟福明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意味着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轨迹。

1988年,任向红考入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学习推进剂工程专业。与有毒有害的推进剂打交道,很多同学有所忌惮,她却坦然:“与其畏惧,不如了解。”

那年,某装备研制过程中,任向红发现试验装备存在问题。如果问题不解决,将影响装备定型。任向红横下一条心:就是几个月不休息,也要找到解决办法。

那段时间,任向红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她重新调整思路,反复试验,得到了数千组试验数据,进一步完善了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女同志,何必那么拼?”面对一些人的不解,任向红说:“沿着军人的价值仰角不断进取,为部队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不了解部队需求,她就下部队调研,向官兵问计;没有实训现场数据,她就深入靶场调研取样;没有实验场所,她就改造废旧仓库作实验室;没有实验装置,她就动手设计模型、搭建装置……

这些年,她聚焦污染监测、治理、安全防护及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先后主持研制了多种装备,解决了长期困扰部队的难题。

新学期伊始,任向红手头多个研究项目陆续展开,她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她在办公室里自备了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洗漱用品,随时准备出差。只要部队有需求,她都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赶赴任务现场。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任向红常常和年轻同事说,把名利看得淡一点,把事业看得重一点。

这些年,她不断刷新纪录的事业“射程表”上,每一个“刻度”都镌刻着这位技术专家的无私奉献。

任向红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但记者手中的荣誉册上,关于她的荣誉却是那么耀眼。

“为了导弹事业发展和阵地安全,我将时刻保持着战斗的状态。”这,就是任向红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更是她如虹的弹道人生。

西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护士长孙瑛——

走到哪里就把春风带到哪里

■张熙平  李能杰

床边俯下身,耐心和老干部聊着天;一边安抚老干部的情绪,一边娴熟地扎针;完成护理工作,再和老人亲切地聊上几句……孙瑛走到哪里,就会把和煦春风带到哪里。

这是一名患有结核、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兵。入院时身体消瘦,高热不退。严重的血管硬化,让老人的手背几乎看不到血管。每次治疗,老人都极不配合。孙瑛说,从事护理工作30年,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她都会“用一颗真心焐热他人的心”。

2007年,孙瑛随第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出征。那天,当地一名女童紧急入院接受手术。术后,孙瑛悉心护理这名女童,还给她送去玩具和糖果,和她一起做游戏。出院那天,小女孩搂着孙瑛的脖子,亲昵地用当地语言喊:“妈妈,妈妈。”

在黎巴嫩的240个日夜,孙瑛先后救护伤病员2000余例,抢救、转运后送危重症患者38例,被联合国授予“一级和平荣誉勋章”。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医院年龄最大的护士,孙瑛可以选择留守。但她清楚,战友此刻同样需要她。“我护理经验丰富。”孙瑛向组织提交请战书,和战友一起奔赴抗疫一线。

病人一波接一波地送来,她和战友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各个病房忙碌,防护服里的衣物常常被汗水浸透。

一次,一位78岁的高龄危重患者被紧急送入医院。孙瑛给老人吸痰、喂药、翻身,一周后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翻开孙瑛的工作笔记,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疫情,从国际维和到联演联训,清秀的字迹镌刻在泛黄的本子上,就像一个个“军功章”。

2013年,在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现场,孙瑛和战友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携手顺利接生了一个女婴。

2016年至2019年,孙瑛参与医疗扶贫,跋涉四川藏区山山水水,走遍了乡镇村落,送医、送药、送温暖,让笑容绽放在藏区人民脸上。

“我们不仅是护士,更是军人。”孙瑛说,她甘愿做一片绿叶,用真心守护爱的春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