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场馆是体现部队红色血脉传承的重要教育基地,承载着宣扬革命传统、巩固思想阵地、推进建设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的谢正谊代表围绕进一步加强军史场馆建设提出了他的想法。
谢正谊在调研中发现,人才培养保留是当前军史场馆建设的重要问题。“当前,从事军史场馆管理、军史收集整编的人员大都为兼职,缺少统一培训,人员经常更换,工作连续性不强。”他建议从源头搞好人员的选配,采取专职与兼职、在职与返聘、现役与文职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岗位交流、业务轮训、集体攻关的方式,组建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通盘考虑军史编研骨干的职级晋升和进退去留,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群策群力推动军史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此外,一些展陈内容和史实梳理不够清晰,史料缺乏科学鉴定与保护,存在史料断档遗失等问题,值得重视。”他提出,出台具体措施,规范各级史料留存认定的方式方法和标准要求,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史料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组织人员认真挖掘历史故事,考证历史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印证,对部分重要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比如,近年来,陆军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开展的老战士、老英雄寻访活动,请他们讲述战斗历程,也收集到一些重要史料。”
谢正谊告诉记者,各单位的军史场馆呈现形式丰富多样,能够较好地展现单位特色,但是对受众体验考虑还不够。要改进设计布展思路,推动军史场馆从“器物定位型”向“信息定位型”转换,真正实现由“史在馆中”“史在书中”向“史在兵中”“史在心中”的转变。
(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