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视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畅通军地高效对接关键“链路”

——广西军地创新开展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的新闻调查


■本报记者 陈典宏 特约记者 冯 强 通讯员 袁志强

近日,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组织召开玉林市国防动员重点潜力核查座谈会,了解辖区动员潜力。庞 昊摄

开栏的话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主席强调,国防实力要同经济实力相匹配,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实力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实践证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走弯路、吃苦头。一个国家富而不强,也会被动挨打。

新修订的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依法开展国防活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近年来,全国各地自觉贯彻落实国防建设要求,谱写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的时代篇章。本版从今日起开设“犁剑和鸣固长城”专栏,报道各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助力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广西沿海沿江又沿边。近年来,在中国面向世界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广西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各领域开放发展取得扎实突破,走出一条以开放引领发展的宽广道路。

犁剑和鸣固长城。进入新时代,着眼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广西军地以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为抓手,推动国防动员建设高质量发展,畅通军地高效对接关键“链路”,勠力同心打造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

敏锐洞察

聚焦动员关键环节

北仑河入海处,矗立着历经沧桑的“一号界碑”。站在这里北眺,是一片壮丽山川,一道绿色屏障。

回首百年风雨,在这条古老的边境线上,有过血与火的厮杀,更有令人振奋的变迁与辉煌。

近年来,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广西向海经济快速发展,大通道、大产业、大开放格局加速形成。与此同时,广西军地领导敏锐地觉察到繁荣背后的安全呼唤。

一场“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是否需要兼顾国防需求”的调查悄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人认为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与地方经济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和平年代应以地方经济建设为主……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应直接牵引国防动员建设发展。”议军会上,广西军地领导话语铿锵,“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建,不抓不行,抓慢了也不行,必须一抓到底。”

胸怀大局、放眼长远,广西军地领导想得很深:国防动员建设以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是向海靠边的广西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提高新体制下适合我国国情、军情、民情的国防动员需求提报能力,既是国防动员领域落实备战打仗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推进国防动员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会上,广西军地领导形成共识:作为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是动员力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链路”,必须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紧锣密鼓地抓紧抓好。

“军地信息不对称,体现在部队对地方的潜力状况了解不深,地方对部队的总体需求把握不准两个方面。”广西军区领导说,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企业,只有做好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国防动员潜力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胜战实力。

同频共振

军地面对面对接需求

“省军区作为联系军地的纽带和桥梁,‘协调军地、面向三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概念、一个特点,它既是职能定位,也是使命任务。”广西军区领导说。

找准定位,才能守好战位。为提高新体制下国防动员需求提报对接能力,广西军地在原有“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基础上,创新提出“主动上门问需部队、集中组织提报对接、推进潜力资源共享、建立常态落实机制”的工作思路。

在此基础上,2019年9月,由广西军区牵头,广西军地相关部门多方研究,数易其稿,联合出台《广西地区国防动员需求提报与对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从各自为战到攥指成拳,极大提升了军地备战水平。”广西军区领导说,省军区统一提报,统筹部队所需与地方所能,破解国防动员需求提报机制不健全、主体不明确、组织不规范、对接落实难等问题,初步实现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这是一次积极的探索,更是一次实地检验:2020年11月,广西军区会同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重点潜力企业,组织开展驻桂部队动员需求走访调研,主动上门问需部队,现场了解部队动员需求。

“把自治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内重点潜力企业组成一个联合工作组,由省军区牵头赴驻军部队开展动员需求提报对接,这在广西是第一次。”驻桂部队一位领导感慨地说。

为便于驻桂部队更好地了解掌握辖区动员潜力,广西军区根据走访部队任务特点,遴选机械装备、船舶修造、仓储物流等多个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和重点潜力企业,简化需求对接程序,现场与多个任务部队在备战打仗急需的方面商讨合作意向,大大提高了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面进行需求对接,不仅为部队更好地提出需求创造了条件,也为部分重点潜力企业更好地进行动员准备指明了方向。”参加走访调研后,某企业负责人坦言。

“部队动员需求掌握得越精准,地方相关部门和潜力企业实施相关动员保障就越有针对性。”广西军区动员局领导告诉记者。

据统计,去年12月,在广西军区组织召开的首次专题对接协调会上,驻桂部队先后累计提报240余项动员需求,其中20余项需求已纳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其余采取现场商定解决或纳入国防动员方案计划的方式予以落实。

法治保障

需求提报对接常态有效运行

“某企业因有某领域优质资源受到部队青睐,已有2家部队单位与其达成合作意向。”前不久,一份新出炉的动员需求提报对接统计表,让广西军区动员局领导喜出望外——目前,辖区已有7家部队与驻地重点潜力企业在练兵备战急需领域签订多份合作意向书。

翻开《规定》,记者看到,为促进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依法开展、有序实施,《规定》对动员需求提报对接的内涵要义、基本原则、标准内容及职责分工等进行明确,并区分平时和战时,对需求提报与对接的主体、时机、程序进行明确,对提出、报告、论证、接收、比对、反馈、评估等关键环节的方式方法进行规范。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着眼提供可靠的潜力数据,会同自治区相关部门和14个设区市,组织完成全区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统计采集,为需求与潜力有效对接提供有力支撑。

“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是促进动员需求提报对接工作的有力保障。”广西军区领导说。

针对需求对接工作涉及军地多个部门、相互之间隶属关系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广西军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文件法规,区分需求提出、对接、落实3个关键环节,逐级对部队相关部门、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细化明确相关职责;针对需求涵盖领域广、层次类别多、构成要素复杂等情况,构建国防动员需求指标体系,组织力量集中攻关,按行业规范统一指标目录和需求统计报表。

“坚持把国防交通建设融入地方交通网络布局之中,在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国防需求”“按照经济与战备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近年来,广西军地研究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实施办法(试行)》《广西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用制度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正规化、标准化,为构建组织体系完备、运行模式有序、指标体系精细、配套措施有力的动员需求提报对接机制,提供了可靠保证。

“需求对接形成的每一个指标目录,好比一颗颗‘子弹’。落实好平战结合原则,才能在战时让这些‘子弹’顺利输送到作战一线。”广西军区动员局领导介绍,着眼建立常态落实机制,他们明确驻桂部队、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需求对接落实承办部门,并明确联络沟通方式,建立平时集中对接、特殊情况随时对接机制,完善常态组织、情况通报、协商沟通和评估检查等多项工作机制。

数据共享

国防动员插上“智慧翅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今日广西边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黄金线”、民族团结的“连心线”、维护稳定的“钢铁线”。

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国防动员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一个个标志着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的成果,令人振奋不已——

2020年12月底,广西“智慧动员”系统建设项目第一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立项,纳入“数字广西”统筹安排。建成的第一期“智慧动员云平台”包括潜力调查、兵役服务、民兵管理3类多个模块,能够实现动员潜力自动化采集与实时更新、民兵信息数据化管理等功能,提升基于信息体系的国防动员能力。

“广西‘智慧动员’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打破了国防动员各行业部门的信息壁垒,最大限度推动军地数据共享,为国防动员插上‘智慧翅膀’。”广西军区动员局参谋刘息雄说。

今年初,随着桂林市无人机动员中心的成立,广西现有的多个动员中心已涵盖给养物资和油料供应、医疗卫生救援、工程抢建、设施抢修、信息服务等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基本形成行业齐全、布局合理、相互衔接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格局。

“动员需求具有多元性、前瞻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涉及动员保障的方方面面,蕴藏于社会诸多领域。”广西军区领导介绍,如今军地各级注重在城市建设中嵌入国防需求,把国防建设纳入经济建设通盘考虑,在新扩建的机场、码头等项目上预留国防设施;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时,交通部门也与驻桂部队沟通协调、征询意见。

借势而上,广西军区牵头协调组织驻桂部队积极参与国防动员建设,驻桂部队主动作为,精准提报国防建设需求,协调自治区相关单位把国防需求纳入政府建设规划,加速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

阔步前行新时代,八桂处处是新景。如今,昔日艰苦闭塞的边地,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然而,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始终铭刻在广西军地领导心头的仍是时常被提及的一句话:“边陲之戍,用保封疆,国之大防,莫重于此。”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