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一篇拨动心弦的作品后,便想方设法找来作者的其他作品阅读,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一个阅读习惯。《二六七号牢房》是我上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课文,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课文,它是从《绞刑架下的报告》里节选的。买到《绞刑架下的报告》后,便抓紧时间读完它。它给我的不光是文学的养分,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信仰有了具体的参照标准。它成了我精挑细选出的一本一读再读的书籍,常读常新,每次读完都有新收获。
《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员,1903年出生在布拉格斯米霍夫工人区的一个工人家庭,18岁加入刚刚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42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法西斯逮捕。
从被捕那天起,伏契克就受到极其残酷的拷打,时时处于死亡的边缘,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敌人见用尽手段都不能让他屈服,便从精神上折磨他:带来他的妻子跟他“对质”,当着他的面毒打他的战友……然而,他不曾闪现过一丝杂念,对人民解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仅如此,“为了把铁窗的今天和自由的明天连接在一起”,他还用笔作刀枪,在狱中坚持写作,硬是用笔头在张张碎纸片上写下了长篇纪实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1943年9月8日,伏契克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狱中。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轰动世界,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90多种文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契克是中国青年心目中的楷模,此书在国内更是广为流传。该书结尾警句:“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呀!”在当时成为全世界革命人士的警句名言。
伏契克牺牲已78年了,但人们没有忘记他及他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5年又再版了《绞刑架下的报告》,为它的进一步广泛传播起到了吹氧助燃作用,也为80后、90后及00后接续了解伏契克的英雄事迹做了件大好事。如果说,伏契克是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的话,那么,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的英勇事迹更不应该被忘记。
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像伏契克一样面对敌人酷刑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不胜枚举。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文雍于1928年1月27日与恋人陈铁军一起双双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们严词拒绝招供。敌人无计可施,判处他们死刑。刑场上,他们高呼:“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周文雍在就义前还留下《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诗的前半部分表达了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后半部分表明革命者的信仰之所在、力量之源泉。
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毫不动摇,两天后英勇就义。就义前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诗言简意赅,语调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自信和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强信念。这首诗也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在中国革命的队伍里,像周文雍、陈铁军、夏明翰这样的先烈数不胜数,新中国的成立正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后来人,我们要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更有必要通过阅读红色书籍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