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读《与领导干部谈历史》想到的


■杨恪公

历史是根基,是认同,是传承。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卜宪群的新著《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以史学家的视角,系统归纳和分析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旨在倡议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有利于领导干部从历史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增强理论修养,提高为政能力。

中华民族素有学习历史、借鉴历史的传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从历史中探索未来,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重要基础。我们党一贯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1964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规律、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善于不断认识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找到正确方向,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一书,正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不断增强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进而认清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顺应历史大势、履行时代使命。

中华民族有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5000多年文明史,有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180多年斗争史,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的奋斗史,有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发展史,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40余年的改革开放史,这些都是人民书写和创造的历史,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辉煌灿烂也有苦难曲折,这一切都昭示着历史的必然。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所认同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与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过去激励着仁人志士,今后还应当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献身。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曲折而独特,内容博大而丰富。数千年来,无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思想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还是其中所包含的制度文明、科技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都已经成为人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传播与弘扬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先贤们站在一代又一代前人创造的历史基础上,探索治国安邦之道,探求社会内在通变之理,不断开拓进取。历史证明,任何时期,正确总结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社会就能进步,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学习历史既要有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更要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既不会胶柱鼓瑟,也不会妄自菲薄,总是在善于继承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未来。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不仅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弘扬传统文化不等于墨守成规,借鉴传统文化更不等于以传统文化为指导。要科学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要从今天的视角来审视、看待传统文化,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简单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发挥经世致用的时代价值。

《与领导干部谈历史》一书,为我们如何辩证地、历史地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之中。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从历史中学习爱国主义、民本思想、忧患意识等治国思想与方略,学习借鉴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汲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有利于党员干部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培养宏观视野、开阔胸襟、贯通眼光,明了自身的历史责任、使命担当,自觉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