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家乡的记忆

——“内务柜中故事多”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李佳豪 特约记者 皇甫秉博 通讯员 王 谭

编者按 当时间的刻度再次指向春天,本报记者走上西藏高原,走进班排宿舍,将目光投向属于军人的那方小小内务柜。在这个集体生活里属于个人的宝贵空间中,或珍藏着官兵的高光时刻,或保存着家乡的温馨记忆,抑或张贴着不同于军人身份的另一枚“标签”。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跟随记者的笔触,走进内务柜那方天地,透过一个个承载着故事的小物件,品读基层官兵的多彩军旅人生。敬请关注。

由于三面环山,入冬后,每当夕阳西斜,游走在高原荒滩的狂风总会裹挟着飞沙走石,一股脑地涌进第77集团军某旅营区,哪怕是春节也不例外。

每天按时乘风而来的,是邮递员老许。晚饭过后,他总会载着一车包裹来到营区,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思念送到官兵手上。

拆开快递,一张全家福出现在连长罗欢眼前——照片后排居中的地方,空着一个身位;背面,他的妻子吴郊霞用娟秀的字体写道:“咱闺女说,虽然你过年回不来,但位置得给你留着。”

在罗欢的内务柜中,还珍藏着5张相似的照片。仔细对比不难看出差别——5年间,既有长辈离世,也有新生命降生。

“离家久了,错过了很多悲欢离合……”将照片小心收进内务柜中,罗欢感慨万千,“说实话,我都快忘记家里的年夜饭是什么味道了。”

家乡的年夜饭是什么味道?对于中士赵汝涛而言,也许正是内务柜中飘出的那一股腥咸。

赵汝涛从小生活在海边,那满满一桌海鲜年夜饭,是他关于家乡的记忆。

自打入伍后,赵汝涛从没在春节期间休过假。知道儿子嘴馋,于是每年腊八节刚过,他的母亲总会细心挑选好食材,或盐渍、或油炸、或晾干,随后寄到儿子手中。

虽然少了原有的鲜味,可这些干货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每当收到快递,赵汝涛总会把它们化整为零,装进铁盒,存放在内务柜中。“等想家的时候,再拿出来尝一尝。”赵汝涛说。

即便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日,西藏仍很遥远,哪怕是来自邻省的快递,也要在途中辗转六七天,才能送到官兵的手中。

去年正月,四级军士长朱亮亮就收到了一盒变质的糍粑——由于大雪封山,从寄出到签收,这份快递走了大半个月。

吸取了去年的教训,这次,朱亮亮的父母改寄了腊火腿,这是他们专门驱车到省城购买的。

“春节吃‘百家宴’,已成了高原军营特有的年俗。”教导员常永吉告诉记者,每逢春节,亲人们总会将易于保存的特产,邮寄给远在天边的孩子。而收到快递的官兵,则会将它们或放进储藏室,或暂存在内务柜中,待到过年时再委托炊事班做好,和战友一起分享。

浙江的醉蟹、东北的脱水蘑菇、内蒙古的风干牛肉……这些天,这些跨越了祖国的整个版图,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陆续汇聚到炊事员刘辉的案板上。

“做了4年的‘百家宴’,等明年退伍了,我也亲手给爸妈做一顿年夜饭!”说着,刘辉从内务柜中取出一份菜谱,“我们家老爷子就是开饭馆的,这是他的独家配方……”言语中,这名炊事员的自豪感表露无遗。

上等兵月斓霖同样也把属于他的自豪,珍藏在内务柜中。

前不久,月斓霖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当获奖的喜报被送到家乡四川省邻水县后,县里的领导带着锣鼓队,登门为月斓霖的父母道喜。

通过微信看到这一幕,月斓霖从内务柜中,取出那支珍藏的“英雄”牌钢笔——笔身上“邻水男儿不负乡亲,邻水县政府赠2019年度应征青年”的刻字清晰可见。

在这支钢笔旁,还放着一张用塑料布封起的银行卡。“目前存了一万多块钱。”月斓霖告诉记者,入伍一年多,他把大部分津贴都存了起来,打算退伍时捐给县里的助学机构,“乡亲们待我这么好,我也该为家乡做些贡献!”

自打去年12月选晋为下士,刘涛也开始省吃俭用。前些天外出购物,他用攒了两个月的工资,买来一盒冬虫夏草,并将它收在内务柜中。

“正月初八是我母亲的生日,这盒冬虫夏草,就是准备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刘涛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以前过春节,正月初七一过,他们总会急匆匆地赶回去务工。以至于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为自己张罗过一次生日……”

和这盒虫草一起被小心保存着的,还有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妈,今年儿子不能回家陪你们过年了。这盒虫草聊表孝心,您和爸爸记得吃,一定要保重身体!”

“本来打算春节休假,可是为响应疫情防控就地过年的号召,我又取消了休假计划。”刘涛言语中透着遗憾,“所以只能用快递,把礼物寄给母亲。”

窗外,夜色逐渐深沉,大红色的灯笼在狂风中左摇右晃,刘涛的泪眼被照得忽明忽暗。

满载而来,满载而归……远方,带着官兵托付自己寄出的思念,邮递员老许又一次迎着狂风,缓缓驾车驶出营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