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望远镜——

人类视觉的延伸


■夏 平 李龑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古代诗人王之涣抒发了登高望远的感受。古代战争,交战双方为了更好地观测敌情,往往也选择登高望远,以求赢得战场先机。春秋时代,古代工匠就发明了可供登高观察敌情的“楼车”。

不过,仅凭肉眼观测,再怎么登高,侦察效果也是有限的。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后,战场伪装手段有了新发展,再加之受天气、地形等方面影响,更使远距离侦察效果大打折扣。

直到第一台望远镜问世,才改变了这一状况。1608年,荷兰一位眼镜商人意外发现用凹凸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发明了望远镜。从此,望远镜被广泛运用于天文、航海、军事等领域。

望远镜迅速在欧洲传开,首先得益于诸多天文学家对其进行的改进。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11年,开普勒又进一步提高了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在实际应用中,天文学家发现望远镜存在色差,影响观测效果。后来,他们用增加透镜焦距以减少透镜折射角度的方法,来尽可能消除色差,但间接导致望远镜变得越来越长。

当大部分人走在“如何变长”的路上,牛顿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利用光在镜筒里的反射,“折叠”了物镜到目镜的距离,制造出的望远镜仅为十几厘米,且没有色差。

望远镜变短了,直接促成了它在各个领域的普及运用。随着望远镜制造技术不断提升,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亲民”,它也成为军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利器”。荷兰独立战争时期,荷兰率先将望远镜用于军事领域。当时,荷兰为了赢得独立,已经与西班牙战斗多年。在海上决战中,虽然兵力明显弱于西班牙,但他们利用望远镜率先发现西班牙舰队,从而为作战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最终以少胜多、为国家独立奠定了胜局。

早期,军用望远镜放大倍数和观测视场都很小。后来,军用望远镜改用普罗棱镜结构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随着战场环境变化,军用望远镜随之升级。为了在行驶颠簸的汽车上保持观测稳定性,7×40、7×50规格的望远镜相继诞生;为了配合防毒面具使用,带翻折或升降功能的目镜罩安装在军用望远镜上。

后来,在军用望远镜的基础上还衍生出诸多类型军用望远仪器。瞄准镜、光学测距仪、炮队镜、周视镜、潜望镜、侦察经纬仪等,成为现代武器不可或缺的设备。

上图:第80集团军某旅侦察分队四级军士长刘艳鹏利用军用望远镜进行野外侦察。杨五阳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