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大国制造,离不开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于向中高端迈进的中国制造而言,“质量”二字重千钧。做强质量,打造品牌,推动产品升级,时刻离不开工匠精神。
“质量至上”作为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并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一钉一铆,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如果说科技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质量就是企业长久不衰的根基。德国的精密机床闻名全球,瑞士的机械手表口碑超赞,就是工匠精神带给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一钉一铆看似微小,却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失事,数名宇航员丧生,事故原因仅是发射升空时,外部燃料箱表面脱落了一块泡沫材料。
细节影响成败,细节最见功夫。国内外拥有高质量和好口碑的实体企业,无不看重产品的细节和质量。企业要想发展,同质化竞争是避不开的一关。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细节就会直接决定产品友好度与用户体验度,进而影响用户黏性,并最终作用于企业发展。
刀不锋则庖难治,琴不清则曲难成。比起民用产品,军工产品对质量要求更高。军工产品质量关系战争成败、官兵安危。历史上,因质量问题导致战争惨败的案例比比皆是:甲午海战,清军的“济远”号本有机会击沉日本旗舰“吉野”号,但落在“吉野”号上的炮弹竟是一枚哑弹;马岛战争,阿根廷军队击中英舰的炮弹有一半没有爆炸,如果不是如此,战局很有可能会被改写。
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只有坚持质量至上,并体现在生产各个环节,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某军工厂高级技师方文墨,多年来致力于手工打磨飞机零件,他的手工加工精度是千分之三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就连数控机床也很难达到如此高的精度;西北工业集团钳工张新停有一手绝活,能用电钻将鹌鹑蛋的蛋壳钻出一个个小孔,而蛋膜没有丝毫破损。20多年来,张新停给弹药检测制造高精度量具,设计出上万件构思精巧、形状各异的量具。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标准:要做就做到最好。
近些年,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嫦娥探月,北斗闪耀,国产航母入列,先进战机问世……这些令人惊叹成绩的背后,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军工人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成绩面前,我们更要时刻警醒自己,绝不能投机取巧,无论是论证设计、研制生产,还是试验验证、管理保障等环节,都要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理念,这样才能打造出适应未来战场的一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