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王明明的“细心劲儿”


■刘艺爽  公茂泽

“断电停泵,停止作业!”一次油料输转作业中,负责对油料设施展开例行巡查的中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四级军士长、油料转运站站长王明明突然发现,12号油罐罐壁距地面约10米处出现一块不起眼的浅浅暗斑,王明明果断叫停。

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油罐罐壁焊缝交接处因年久老化发生轻微腐蚀穿孔,王明明凭借多年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成功消除了事故隐患。“暗斑不可能凭空出现,既不是沾尘,也不是结霜,极有可能是腐蚀穿孔造成的油料渗漏。”谈起现场的情形,王明明自信地说。

扎根油料岗位15年来,王明明始终冲锋在保障一线,凭借精细刻苦的认真劲儿,练就一身过硬专业本领。爬油罐、巡管线,与燃油“如胶似漆”的他,为战鹰送去无数次安全可靠的油料保障,曾获“空军十佳油料保管员”“油料行业标兵”等荣誉,2020年12月被上级评选为“爱军精武标兵”。

“管好战鹰的‘粮草’,靠的就是一个‘细’字!”回想起第一天加入场站油料股时,一位老班长对他说的话,王明明仍记忆犹新。这些年,他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细心再细心,把这个“粮草官”当明白。

输油管线巡查,他准确掌握焊接点数量、位置,牢记不同季节管线附近的植被形态差异,确保随时通过植被受油液污染导致的发黄枯萎现象,迅速“揪出”漏油点位,消除事故隐患;罐内清理作业,他不放过每处角落,忍受着刺激性气味,和战友一寸一寸清理,确保油泥残渣一点不剩。大伙儿如此评价道:王班长能把罐底儿清理得比自己脸盆还干净。

为了锻炼自己的“细心劲儿”,王明明在熟练运用“看、摇、摸”识别技巧的基础上,苦练战时无光条件下的油样快速精准识别硬功。他用黑布蒙紧双眼的方式模拟夜晚环境,将一瓶瓶油样闻了一遍又一遍,深入体会不同油样的气味特点,比对细微差别。“将近一个月时间,一闻到油味就直犯恶心,再香的饭菜也提不起食欲,体重骤降十几斤。”对当初的一幕幕,王明明仍历历在目。

身边不少战友曾对此感到不解:为啥这样“折磨”自己?王明明说:“任务看似循环往复、一成不变,但只有做到‘眼尖心细’,才能确保油料保障安全高效。”

一句话颁奖辞:一个“细”字,蕴含着王明明对岗位的无比热爱、对责任的深刻理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