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帕米尔不会忘记


■吕高排

1月4日,2021年开年第4天,气温骤降。

和北京严寒一起袭来的,是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噩耗。正在新疆喀什大学接受培训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为救落入校园人工湖的孩子而英勇牺牲。

我一页一页地翻阅以前采访拉齐尼的笔记,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那个头戴塔吉克族特色毡帽、黝黑脸庞上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护边员,浮现在我眼前。

2020年10月20日,北京京西宾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那一天,拉齐尼的打扮格外帅气:洁白的衬衫,鲜红的领带,黑色的帽子……而他的肤色与白衬衣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黝黑黝黑的脸庞,只有额头上一小块地方是皮肤本来的颜色——那是帽子遮挡的效果。他常年巡逻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紫外线特别强。

为了参加这次盛会,一直勤俭的拉齐尼破例花了1300元钱,从头到脚打扮一新。从遥远的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骑牦牛、坐汽车、乘飞机,历时两天,终于来到首都北京。我对他的不凡经历很是好奇,会后来到他的房间。

拉齐尼捧出那个沉甸甸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奖牌,一定让我看看。我接过来,感受到了这个奖牌在他心中的分量,也理解了拉齐尼的执着追求:“今天我接过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喀什地区7600多名护边员的。我特别珍惜这份荣誉,要一辈子守卫好祖国的边境线。”显然,这次盛会大大激发了拉齐尼的自豪感,说这话时,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71年来,拉齐尼的先辈和他踏遍他们守护的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岗,和千千万万爱国爱疆、守边护边的群众一起,筑起“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听了他和爷爷、父亲三代人护边的故事,我内心很感动。

临别时,拉齐尼将我送出门,突然说:“我在培养第四代接班人呢。将来把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为国戍边,保卫国家。”

“你儿子几岁了?”我问。

“11岁。”他一脸认真。

我忍不住笑了,说:“等你和儿子交接班的时候,我要去帕米尔一趟,见证你们四代人的护边故事。”

听闻此言,拉齐尼非常高兴,伸出黑黑的右手,朝我的手掌击来:“一言为定。”

可是那份美好的约定,很快变成了永远的遗憾。

受疫情影响,我只能通过视频采访。

作为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事情发生得特别突然。1月4日中午,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老师陈晓琴带着儿子在校园里的人工湖边玩耍,儿子突然踩塌冰面,落入4米多深的湖水中。救子心切的陈晓琴冲过去救儿子,也同样落入水中。

正在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恰巧路过,听到呼救声,他们迅速向湖边跑去。

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跌入水中。

当天喀什气温低至-6℃。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齐尼厚厚的棉衣,毫不留情地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向上托举。

木沙江·努尔墩拿来长长的围脖,和拉齐尼一起施救。见木沙江拖不动两个人,拉齐尼松开了自己的手,使劲将孩子推出冰面。而后,他又潜入湖水救孩子的母亲。此时,喀什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世纪大道特勤站班长杨鹏飞和战友闻讯赶来,陈晓琴和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却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明亮的眼睛……

对陈晓琴的采访很漫长,一句话没说完,她已经泣不成声——1月7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陈晓琴,放下仍在住院中的孩子,奔向拉齐尼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才到拉齐尼家。陈晓琴抱着拉齐尼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晚上,两个孩子又来到她住的宾馆。因为父亲的突然牺牲,两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睡一个安稳觉了。陈晓琴让他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说:“爸爸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说:“我也想去北京,还想到北京大学读书。爸爸一直相信我能行。可是,将来要是我考上了北京大学,到哪里去告诉我的爸爸……”

看着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陈晓琴一边抹眼泪,一边心里默默盘算,等过了这段特殊的日子,她要把多尔罕接到家里,像亲生孩子一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辅导她,帮助她实现爸爸的心愿。

“拉齐尼把生命给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把自己的爱传递给他的孩子。”陈晓琴说着,泪水又流了下来……

新疆喀什军分区红其拉甫边防连三期士官、通信技师刘宗鑫在帕米尔已经干了12个年头,啥苦都吃过,从来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但是一提拉齐尼,刘宗鑫眼眶湿润了。

“他是英雄!”刘宗鑫一字一句认真地说。2001年,刚刚下连的他开始巡边。过河时,他骑的牦牛因为恐惧停下了脚步,怎么抽打都不动。队伍已经走出七八百米远了,走在最前面的拉齐尼闻讯跑回来,脱掉鞋袜,拉着牦牛蹚水向前走。“那时候的水冷得刺骨。每次巡逻他都走在最前面,自己先试一试水深不深、水流急不急。确认安全了,才组织战士们一个一个地过去。”

“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是牦牛踩进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因用力过猛,骨头折断了。这位‘战士’已不能继续同行。拉齐尼和我们真伤心啊,全都流下了眼泪。在边防,牦牛的作用就如同一名战士。拉齐尼给它打针、敷药、喂料,白牦牛还是站不起来。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这只通人性的白牦牛也哭了。拉齐尼说:‘实在没有办法,不能带你回家了……等伤好了你一定要自己回来!’拉齐尼把很多草料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因为它认得回家的路。可当我们再次路过那里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堆尸骨……”

“拉齐尼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家不要一分钱补偿。拉齐尼前几天还跟我讲,‘正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公牦牛,等三年后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可是,现在……”刘宗鑫讲不下去了。

拉齐尼是退役士兵,但在全连官兵心中,他仍是战场上可以为自己挡子弹的战友。拉齐尼家的草场离连队只有一公里,夏天,他们全家就在草场附近生活,那是刘宗鑫和战友们最喜欢的乐园。喝他烧的奶茶,吃他亲手做的酸奶,看他操起琴身颀长的萨塔尔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着他的节拍一起轻唱……如今,斯人已去,战友们再也听不到他熟悉的歌声?

“心一直在痛。”和刘宗鑫的感觉一样,已经退役的裴涛,现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养羊专业户,从2010年当兵,到2019年12月退役,他始终和拉齐尼在一起。“拉齐尼对我们像兄长一样”,裴涛说,“牦牛怎么骑、巡边路上如何节省体力、遇到暴风雪怎么办……他从不嫌烦,一茬兵接一茬兵地教。”

“我的命也是拉齐尼给的。”裴涛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带着官兵们在山高路险的“死亡之谷”吾甫浪沟巡逻。天气骤变,风雪袭来。裴涛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周围的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高喊一声:“大家都不要动。”他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裴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我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我们赶紧将他送到县医院,抢救了3个小时才脱离危险。”

“其实这样的险情,巡边路上太多了。”裴涛接着给我讲,“还有一次,我骑的牦牛突然失控,拉齐尼为了稳住牦牛,摔进冰河中,被冲走十几米远……”说着,裴涛大大的眼睛闭上了,一颗泪珠从脸颊上滑下来,“他这个人实在太好了,天南地北的战友们都想去送他最后一程,可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我们只好在朋友圈里举行了集体默哀仪式……”

我对拉齐尼的父亲做了一次手机视频连线采访。68岁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很消瘦。他刚刚给牦牛喂完草料,说话声音很小。在这之前,儿子拉齐尼不让他再干重活。视频中能清晰地看到,那是一间存放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照片和荣誉证书的陈列室,还有望远镜、水壶、马鞍等实物。他拿起儿子的照片轻轻擦了擦,仔细地端详,身体微微颤抖。十几分钟过去了,老人依然伫立在那里,双眼含泪,紧盯着照片中的儿子,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在巴依卡的手机镜头里,我看清了那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从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望出去,远处是皑皑的雪山,是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边防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40℃。

“我年轻的时候,长年累月在外巡边,拉齐尼主要由他妈妈带大。”巴依卡说起儿子拉齐尼,话多了起来。他给我讲述了三代人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拉齐尼的爷爷——牧民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巡边。每次,他们都会带上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上路,开始漫漫征程。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尔后敬礼、宣誓。

“我爸爸巡边23年。1972年,他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就接过‘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语气很平静。实际上,这位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老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一次巡边路上遭遇山体滑坡,一块山石砸中他的脑袋,他当场昏了过去。经过紧急抢救和治疗,他才苏醒过来。

1998年八一前夕,塔什库尔干县领导到巴依卡家里慰问,问他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朴实的话语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二年,满头银发的他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就这样,两代人在帕米尔高原上竖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飘扬在拉齐尼的心中。

尽管有2个儿子3个女儿,拉齐尼无疑是巴依卡的最爱:“他小时候,我带他到红其拉甫边防连,帮助官兵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平日里也常给他讲巡边路上的事。拉齐尼有了当兵的想法。2001年12月,拉齐尼如愿以偿。在部队,他的军事训练成绩突出,一直排在连队前三名。他当兵的地方离家并不远,却很少回家……”

听着这位老年失子的塔吉克老人喃喃自语,我的内心也如刀绞一般。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

老人说:“拉齐尼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也去当兵,去保卫祖国。我的责任就是教育好我的孙子孙女,把儿子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让他们长大成人,成为像他爸爸那样的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