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地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拥军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父亲钟爱毛主席诗词,便为拂晓时分出生的我取名“晓君”。儿时,我们家紧邻部队驻地,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天然的崇敬和亲近。幸运的是,从2003年起我与双拥工作结缘,18年来,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双拥事业。

“彭主任与我非亲非故,但她处处为我们着想,在我和妻子心中,比亲姐姐还要亲!”驻军某部现役军人王思利一见到我,仿佛就有说不完的话。

与他们一家结缘,其实也很偶然。当时,王思利的父母和孩子生病、爱人在家待业,家庭非常困难。得知情况后,我多方协调,帮助他的爱人就业,帮助他的孩子治病,先后3次对他进行贫困救助。从那以后,只要我到了他们部队,他必定要找到我,告别时总是敬着军礼目送我离开。

这些年来,我们几乎每年都协调公益金对家庭困难的驻军官兵进行专项救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安心服役。

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问题,我们尽心尽力。对符合安置条件的随军家属,积极协调,妥善安置。对暂时不符合安置条件的,也总是通过在人力资源市场开辟随军家属绿色通道、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尽量为军嫂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随军未就业家属,市双拥办在全省率先实行高标准发放未就业生活补贴,目前发放标准居全省前列。

为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难题,市里专门制定出台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的优惠政策,每年有4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入托优惠政策。为方便驻地官兵出行,我们还协调开通了115路“拥军先锋号”公交线路和121路拥军公交专线,并在车厢融入双拥元素,由60台新型公交车搭建起的流动双拥宣传平台,成为漯河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发挥双拥工作优势,还让我顺利完成了定点帮扶工作。2014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被组织选派担任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在3年半的驻村帮扶时间里,面对没有资金、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的现实状况,我克服种种困难,不辞辛苦地奔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当时,我还主动协调驻军部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从定期组织驻军部队军医和战士组成学雷锋爱心服务团,为农民群众和孤寡老人义诊送药,到开展义务劳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等活动,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彭主任是党给咱们派来的好干部!”87岁抗美援朝老战士沈志林对我的夸赞,成为一种激励,激励我以更高标准投身爱国拥军实践。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和同事们迅速在全市双拥战线吹响集结号,很快与驻军部队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及时通报地方疫情防控信息,准确了解部队防疫需求,想方设法筹集专款、购置防控物资,组织专业防疫人员深入驻军各部队,对部队营区、官兵宿舍、办公场所、家属楼院进行全面消杀,确保驻军部队防疫安全。

当我带领专业防疫人员出现在营区时,驻军某部政委冯正红动情地说:“彭主任,疫情这么严重,您顾不上家庭,还在为我们忙碌,太感谢了!”

新时代新要求,如何把双拥工作做得更好?我和同事们的答案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舞阳农民画是闻名海内外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将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与新时代双拥工作有机结合,组织动员农民画家创作了大量讴歌双拥、赞美军人的艺术作品。如今,这一活动已持续开展多年,受益军民累计达7万余人。

这些年来,我们的双拥探索实践从未止步。军民共建和谐社区、涉军维权“四心”活动、最美双拥人物评选等,这些创新活动和生动实践,已成为漯河市双拥工作的一个个过硬品牌。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8年来,从“拥军妹妹”到“贴心大姐”,我把为部队服务作为天职,视军人如亲人,把军属当亲属,倾心尽力帮助部队官兵解决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难题,千方百计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因为拥军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