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锐 意


■本期观察  耿鹏宇

熟悉任元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劲儿。

刚到航天工程大学任教,任元就瞄准航天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提出了一个崭新设想。

面对旁人质疑,任元没有犹豫,带着学生边学边干。经研究发现,国外某项技术可将系统精度提高1个数量级。任元认为,直接应用虽省事,但无法达到要求:“关键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才不会受制于人!”任元说。

上百次试验后,他们攻关成功,成果在北京发明创新大赛上荣获特等奖,任元被大赛组委会授予“创新大工匠”称号。

任元并不满足。他瞄准部队需求,决心培育更具挑战性的技术。

一次,任元针对学生报告中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现象,提出了“结合”的大胆设想。

尽管有人觉得“悬”,任元却横下了一条心:去地方单位调研,查阅多学科的海量文献……历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他提出了全新概念,并得到某部创新特区项目的支持。

然而,当发现最初设计无法在常温环境下实现时,有人建议任元放弃。但他越挫越勇,不断调整方案,探索解决途径。经过反复改进,他们终于实现了理想效果。经专家组鉴定,该技术填补了相关学科领域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面对挑战,任元有股舍我其谁的劲头,胆子大,雷厉风行;面对困难,任元有股迎难而上的劲头,不服输,百折不挠。一路走来,任元研究的方向在变、课题在变,但他锐意进取的精神始终没有变。

新 意

“这样的组训模式很新颖,既给我们带来新鲜感,又提升了体能素质。”国防科技大学学员吴威振说。

在不久前的一场3000米考核中,吴威振所在学员队的113名参考学员全部达标,平均成绩提高45秒,部分学员“老大难”的体能问题终于解决。

吴威振说:“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军事基础教育学院教员郝鑫鑫的创新方法。”

开训之初,郝鑫鑫把肌电仪绑在学员腿上,通过采集肌肉放电情况、机体负荷量和恢复情况,同时用便携肺功仪和心率表测试摄氧量和实时心率,将多项数据汇总成身体机能测试表,拿到了每个人的专属数据。

走下训练场,郝鑫鑫埋头分析体测数据,并将其精准应用到课堂。

比起运动量,郝鑫鑫更在意运动质量。“大家打开节拍器,频率调到180,牢记跑姿三原则‘关键跑姿-上拉-落下’,先进行低强度级的30分钟慢跑,心率保持在170以下。”

定量、精确是郝鑫鑫施训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2号同学,这一段跑快了,心率偏高,请注意调整节奏。”郝教员一边观察一边纠正大家的跑姿,通过运动心率监测和疲劳感觉评估,实时观察学员状态,不断打磨完善个性化训练方案。

谋新求变,事半功倍。通过神经肌电、大数据平台、动作视觉识别等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郝鑫鑫找准了军事体能训练的突破口。因循守旧,只顾低头拉车,前进的步子往往越迈越沉;开动脑筋,在创新中出灵感、出真知,智慧的火花必能在我们身边频频闪耀。

(本组稿件由王立庆、崔东浩提供资料)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