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化,官兵成分在变化,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某部因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十八招”而闻名全军,并在深化运用过程中注入时代元素,让“精神锋刃”常磨常新,闪耀着练兵敢较真、打仗不怕死的血性光芒。
“夫含生禀血,鼓作斗争,虽死不省者,气使然也。”两军对垒,决战决胜,从来都是“气实则斗,气夺则走”。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精气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对此概括最生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等,但如果没有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所向披靡的锐气和宁死不屈的骨气,仅有好的作战条件,也难以做到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面对血与火的考验毫不退缩、面对生与死的较量毫不畏惧。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长期教育培养、实践锤炼和战斗磨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刺刀见红、有我无敌的血性之勇,不畏生死、攻坚克难的英雄之气,殊死搏斗、百折不挠的胜战之魂,都离不开扎实有效的理论教育、艰苦严格的训练摔打、严峻复杂的环境考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战斗精神内涵是与时俱进的,与战争形态、军队装备水平、社会发展程度等密切相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时至今日,“两不怕”精神仍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根本内容,但政治性要求更高,压力挑战更大。战斗精神随时代发生变化,培育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从烽火中走出来的“硬骨头六连”,之所以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历史的检验,官兵永葆血性虎气,正是因为其战斗精神培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同步、与使命任务相适应、与官兵思想相契合,并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新的特质、新的元素。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未来战争是“脖子以上”的战争,打的是智能,拼的是科技。克敌制胜不仅要有敢打猛冲、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谋略水平、科学的处置手段。只有把胆识和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钢多气盈骨更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时代之变、战争之变、科技之变、改革之变,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日常作风培育、大项任务磨砺、军事斗争淬炼基础上,紧贴时代发展形势,善于借力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科技手段,加大模拟练兵力度,磨砺官兵善打大仗、敢打恶仗、能打硬仗的血性胆魄,全面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刀尖铁拳”。
(作者单位:71770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