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初升,第74集团军某旅攻击直升机二营六连指导员贺卫华心情舒畅。这两天,他和其他指导员以说唱、群口相声等形式录制的教育视频,在连队教育课上播放后,颇受飞行员们喜爱,还多次收获推门听课的旅领导点赞。
多名指导员以视频形式共上一堂课,是该营“政治教育教研室”的创意。谈及成立“政治教育教研室”的初衷,该旅领导介绍,过去空中政治工作主要由军事主官负责,部队改革调整后,他们按规定积极选拔优秀飞行员担任政治工作干部。为“扶上马、送一程”,该旅遴选一批有教育经验的飞行员,在飞行营成立“政治教育教研室”。教研室集教育资源整合、辅助、培训等职责于一体,由旅政治工作部门挂钩帮带,区分思想调研员、形势分析员、产品创作员3类岗位,定期开展相应工作,确保教育质效辐射到每个战位。
为贯彻落实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该旅还不断调整完善教研室职能作用,确保教育方式更加灵活高效,引导更多官兵将教育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前不久,教研室推出“共享课堂”活动:各连指导员有教育任务时,先根据单位实际确定教育思路、撰写教育提纲,尔后与教研室成员一道备课。授课内容经教研室打磨后,指导员们再利用训练间隙录制视频,共同打造出一堂精品课,呈现给官兵。
“指导员重在定思路和提纲,其他具体工作主要由教研室分担。表面看,准备一堂教育课流程更加复杂;实际上,耗时更少、质量更高。”贺卫华感慨地说,这不仅能有效解决飞行训练与教育备课的时间冲突,更能让指导员们从教育经验丰富的教研室成员那里学到技巧、提升教育质效。
飞行看天,教育抓变。在指导员杨润钦眼中,教研室是个“智囊团”。
任职之初,如何给连队飞行员上好教育课,一度让他头疼。虽说自己也是飞行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但真正站上讲台才发现,“教育要下‘绣花’功夫,不能光凭经验和感觉”。
第一次走进教研室,杨润钦就感受到了新气象:不大的办公室里,有的成员在记录留言跟帖,有的成员在制作图表,一张张涵盖时事热点、授课满意度等信息的表格不时被打印出来。
得益于教研室成员集思广益、启发引导,杨润钦的教育内容随着调研深入不断更新,语言风格根据不同场合灵活调整,授课受到的好评越来越多。
“教育中,让飞行员听得进去只是基础。面对‘疑难杂症’如何对症下药,才是关键。”在教导员田周看来,教研室的作用更像个“会诊室”。
“来教研室请教的大多是营连政治工作干部。”田周边说边拿出一本工作笔记,“这实际是营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库’。”
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10余个案例,其中一个让田周至今记忆犹新。去年,因任务需要,某连连续参加实弹射击训练和跨昼夜飞行训练。训练强度骤然增大,少数飞行员有一定心理压力。发现情况后,教研室通过分析大量事例、集体讨论,建议该连指导员刘炼在作好表率基础上,见缝插针展开针对性微课教育,讲述2008年抗震救灾中部队连续奋战的感人故事,同时邀请飞行员家属开展亲人视频寄语等小活动。一套“组合拳”,既温暖了飞行员的心,也激发了他们的训练动力。
作为从教研室“毕业”的学员,指导员吴晓东觉得,教研室是个“大学校”——不仅每月推出两堂精品课,还开拓线上授课、线下送课形式,及时为官兵送上“教育套餐”;协助机关精心打造“陆航大讲堂”“天鹰微视频”等系列文化课堂,让不少干部的能力提升进入“快车道”。
据了解,近年来,该旅有30余名飞行员从教研室顺利“毕业”。其中,近10人被确定为政治工作干部培养对象,3人因业务能力突出被提拔为指导员,2人被评为优秀“四会”政治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