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当时间勾勒新的年轮,新时代的强军故事展开新的篇章。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样的时刻,正需要中国军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踏上时代新征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成就历史新光荣。
感悟伟大时代,见证强军征程。为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指示精神,本报开展“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深入基层营连、演训一线、边关哨卡,记录和呈现部队官兵精武强能、牺牲奉献、忠于使命、践行宗旨的家国情怀与时代风采。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军营”专栏,连续刊登前方报道组从高原海岛、大漠丛林、执勤战位、练兵现场发回的亲历式报道。敬请关注!
“轰!”一声巨响,炮弹袭来。霎时间,乱石飞溅、尘土飞扬,数千米外的目标被一团烟火覆盖……
“打得真准!”目睹第73集团军某旅新型突击车实弹射击,记者不禁心生感叹:此刻是1月20日15时许,距离新型突击车列装这支部队,仅仅过去了16天。
改革大潮中,这支部队由摩步单位转型重塑为两栖装甲单位。在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基础薄弱、配套装备缺乏的情况下,他们从零出发、打破常规,加速推进战斗力建设。
位于山林腹地的这片演兵场上,实战化训练节奏前所未有之快:1月4日,开训日列装新型突击车、新型步战车,当天奔赴野外展开驻训;1月5日,开始新装备实车驾驶训练;1月11日,组织新装备实弹射击……
走进位于山坡的指挥所,记者看到该旅副参谋长姜进眉头紧锁。他一边盯着屏幕上实时传输的画面,一边让参谋记录相关数据以供复盘检讨时进行分析。在他看来,战车短停时间过长、发现目标不够及时、车组成员分工不够明确等问题亟待解决。
“新装备训练,既要时不我待,又要稳扎稳打。”姜进说,驻训以来,像这样的实车实弹考核和现地复盘检讨,除了车炮场日和休息日之外,天天在上演。
去年底,旅党委议训会上曾有人建议:新装备列装后,最好还是按部就班,先在营区从装备的基本操作练起,等官兵熟悉装备情况后,再进行实车实弹等险难课目训练。
“练兵备战等不起、慢不得。”经过一番讨论,旅党委形成一致意见:“只争朝夕,从新装备入营第一天起。”
一切只为早日形成战斗力。合成四营副营长雷霆与部分技术骨干,在厂家指导下率先进行封闭式实装操作训练。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们将新装备的战技术参数、操作要点、指挥运用等一一整理成册,为后续官兵快速掌握战车基础性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硝烟散尽,记者来到驾驶训练场。半山腰处,“这里就是战场”6个大字引人注目。
道路尽头,刚从驾驶舱钻出来的装甲技师、一级军士长仰永峰向记者走来。入伍25年、经历3次部队编制调整的仰永峰,是远近闻名的装甲专业“大拿”。可面对新装备,他感觉自己又一次站在了新起点上。
“虽然原理差不多,但是实际操作差得远咧!”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训练,让仰永峰全身酸胀,但他从没落下一次训练。
仰永峰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也感染了每一个人。钻进战车,通信技师程次行和射手豆强,正对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讨论。豆强告诉记者,原本计划休假回家过年的程次行,主动放弃了假期,利用难得的驻训机会,与车组加快磨合。
离驾驶训练场不远的密林中,掩映着宿营帐篷。其间一角的宣传板报上,习主席向全军发布的开训动员令格外醒目——“深化实战实训”“深化联战联训”“深化科技强训”“深化依法治训”。
在合成三营的指挥帐篷里,营长吴敏带着营连指挥员研战谋战。“面对新装备新体系,我们的指挥素养能否跟得上”“从指挥到协同,战场态势感知能不能再精准一些”……每一个问题都在引发“头脑风暴”。
走出帐篷,夜空中繁星渐亮。山林中,不时传来夜训分队的马达轰鸣声。迎面一阵冷风,让记者的脑海中不禁闪出古人的诗句: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站在这片战车轰鸣声不绝于耳的练兵场,记者相信,这支换羽新生的钢铁劲旅一定能交上一份优异的战斗力建设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