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生活周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杨阿妈上高原


■伍海峰

姜 晨绘

藏东高原的1月,有意料之中的冷,也有出乎意料的暖。营区树叶裹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霜。我正在水房凿被冰冻住的蓄水池,杨阿妈拎着一个小型保温瓶走进来,笑呵呵地对我说:“小伙子,给你带喝的来了!”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热气腾腾的姜汤。昨天,和杨阿妈闲聊时,我不过随口说了句“高原上干活冻死个人嘞,要是能喝上一碗姜汤,肯定巴适得很”,没想到杨阿妈竟然放在心上了。

杨阿妈是一周前上高原的。儿子杨宇在西藏当兵后,杨阿妈一直念叨着,有一天一定要去儿子当兵的地方看一看。这一念叨就是十年。那些一到饭点就叫个不停的猪仔始终把杨阿妈牢牢地“拴”在村子里,抽不开身。要不是杨宇的舅舅从外地打工回来看望杨阿妈,顺便替杨阿妈照看家里的猪仔,杨阿妈前往儿子驻地走一走的心愿还得再往后推迟。

杨阿妈到驻地时,正巧赶上连队晚点名,连长将杨阿妈和尖兵班班长杨宇请到全连面前。大家这才知道,杨阿妈是傣族,和杨阿爸在一间厂房打工认识一年后,便从云南远嫁到河南。杨阿妈说:“没文化,出了山的路不好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阿妈穿过上千公里,横跨半个中国来到西藏,来看一眼儿子和他奋斗的军营。

杨阿妈来的时候,带着一路风尘和满满一袋子沙地花生。“我家小宇就好吃这些花生,每次过年想给他寄些腌肉,他都不要,就要花生,来来来,都揣着吃!”说着,杨阿妈往每个人的手里塞了把花生。这沙地花生,吃在嘴里略微有些苦涩,但每名战友都吃得津津有味。

这里牦牛喜欢绕过重重关卡,到后山训练场寻些吃食。那些训练场边的小树苗就遭了殃,树皮、绿叶尽数进了牦牛口中。为了赶牦牛,连队官兵可谓是绞尽脑汁,铁丝网、假人、连队养的小狗都成了“树苗卫士”,但还是收效甚微。杨阿妈刚到驻地,就帮官兵“制服”了牦牛。

这天,杨阿妈散步撞见牦牛吃树叶后,就赶到温室把裁剪下来的杂草和坏叶抱到通往后山训练场的草皮坝子。平时赶都赶不走的牦牛群,没过多久就跟着转移了“战场”。后来,杨阿妈还专门在草皮坝子开辟出一块喂食场,连队每天清理的杂草和坏叶都被她抱去喂给了牦牛,小树苗也因此脱离了苦海。杨阿妈说:“这些杂草呀,放在温室大棚里不卫生,不如顺便拿去喂牲口嘞,还保护了树苗呢!”从此,官兵去倒垃圾时,都会顺道把裁剪的坏叶和杂草送到草皮坝子,给牦牛一口吃食。

杨阿妈还总能给大伙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一天,连队官兵训练结束回到宿舍楼下,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杨阿妈,她身旁放着一桶暖心暖胃的姜汤。“这个姜汤里下的料可猛哩,喝了保证你们个个生龙活虎,来来来,多喝点!”杨阿妈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刚从雪地训练场归来的战友们一碗接着一碗,可算是暖和了身子。

往后几天,“下足猛料”的姜汤,成了官兵训练结束后最美好的期待。等汤熬好后,杨阿妈就去温室打理官兵种的蔬菜,将晾衣场里官兵开缝的衣服一针一针缝补好……杨阿妈忙碌的身影遍布了营区的角落。杨阿妈说:“孩子们,你们常年没有爸妈陪在身边,就把阿妈当成自己的妈妈,阿妈来照顾你们、疼你们。”

时间飞快,转眼间到了杨阿妈与大家分别的日子。漫天雪花中,接杨阿妈回家的客车停在路边。杨阿妈站在警戒线外,向我们挥手告别。

客车缓缓启动,最后消失在大雪中。杨阿妈温暖的叮咛似乎还在我的耳边,她忙碌的身影也永远刻在我们这些兵的心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